交换机的数据传递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这样来说明:
当交换机从某一节点收到一个以太网帧后,将立即在其内存中的地址表(端口号-MAC地址)进行查找,以确认该目的MAC的网卡连接在哪一个节点上,然后将该帧转发至该节点。
如果在地址表中没有找到该MAC地址,也就是说,该目的MAC地址是首次出现,交换机就将数据包广播到所有节点。拥有该MAC地址的网卡在接收到该广播帧后,将立即做出应答,从而使交换机将其节点的“MAC地址”添加到MAC地址表中。
换言之,当交换机从某一节点收到一个帧时(广播帧除外),将对地址表执行两个动作,一是检查该帧的源MAC地址是否已在地址表中,如果没有,则将该MAC地址加到地址表中,这样以后就知道该MAC地址在哪一个节点;
由于交换机能够自动根据收到的以太网帧中的源MAC地址更新地址表的内容,所以交换机使用的时间越长,学到的MAC地址就越多,未知的MAC地址就越少,因而广播的包就越少,速度就越快。
那么,交换机是否会永久性地记住所有的端口号-MAC地址关系呢?不是的。由于交换机中的内存毕竟有限,因此,能够记忆的MAC地址数量也是有限的。既然不能无休止地记忆所有的MAC地址,那么就必须赋予其相应的忘却机制,从而吐故纳新。
实上,工程师为交换机设定了一个自动老化时间(Auto-aging),若某MAC地址在一定时间内(默认为300秒)不再出现,那么,交换机将自动把该MAC地址从地址表中清除。当下一次该MAC地址重新出现时,将会被当作新地址处理。
综上所述,交换机作为当前局域网的主要连接设备,与集线器相比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目前正有全面取代集线器之势,随着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交换机的价格急剧下降,交换到桌面已是大势所趋。
如果网络上拥有大量的用户、繁忙的应用程序和各式各样的服务器,而且你还未对网络结构做出任何调整,那么整个网络的性能可能会非常低。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用交换机替代原来的集线器,当然交换机的价格会比集线器贵些,但目前来说应该完全可以接受。况且所带来的性能提绝不是“一点点”那么简单!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和集线器在外型上非常相似,而且都遵循IEEE802.3及其扩展标准,介质存取方式也均为CSMA/CD,但是它们之间在工作原理上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简单地说,由交换机构建的网络称之为交换式网络。
每个端口都能独享带宽,所有端口都能够同时进行通讯,并且能够在全双工模式下提供双倍的传输速率。而集线器构建的网络称之为共享式网络,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端口(接收数据的端口和发送数据的端口)进行通讯,所有的端口分享固有的带宽。下面简单以图示方式介绍如下。
要明白交换机的优点我们首先就必须明白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其实最根本的是要理解“共享”(Share)和“交换”(Switch)这两个概念。集线器是采用共享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
而我们在这里要讲的交换机技术工作原理则是采用“交换”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我们可以把“共享”和“交换”理解成公路。“共享”方式就是来回车辆共用一个车道的单车道公路,而“交换”方式则是来回车辆各用一个车道的双车道公路,“共享”和“交换”这两种数据传输方式的示意图分别如图1左、右图所示。
从我们平常生活中就可感觉到这两种方式的不同之处,明显可以感受到双车道的交换方式的优越性。因为双车道来回的车辆可以在不同的车道上单独行走,一般来说如果不出现意外的外是不可能出现大塞车现象(当然也有可能,那就车辆太多,速度太慢情况下)。
而单车道就象我们过单车道的桥一样,来回的车辆每次只能允许一个方向的车辆经过这个桥,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塞车现象。交换机进行数据交换的原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它解决了集线器那种共享单车道容易出现“塞车”现象。
在交换机技术上把这种“独享”道宽(网络上称之为“带宽”)情况称之为“交换”,这种网络环境称为“交换式网络”,交换式网络必须采用交换机(Switch)来实现。从图1右图可以知道交换式网络可以是“全双工”(FullDuplex)状态。
即可以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数据流是双向的。而集线器的“共享”方式的网络就称之为“共享式网络”,共享式网络采用集线器(集线器)作为网络连接设备。显然,共享网络的效率非常低,在任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方向的数据流,即处于“半双工”(HalfDuplex)模式,也称为“单工”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