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有个视频很火:一7岁女孩背着1岁的弟弟、拎着50斤的行李箱乘火车,经过30 小时的站票之后,她对着镜头露出了微笑,很多人祝福道:这么独立能干的女孩子,将来一定会过得很幸福!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刻苦学习 主动分担家务,真是乖巧懂事,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只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也有小想法、小目标,只是学会了不表达。
因为父母早出晚归、背井离乡的拼命劳动,所赚的钱才勉强够开支,孩子自然不敢期望太多,不敢让父母买玩具、买新衣服,甚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也是能省则省。
伊朗电影《小鞋子》围绕一双鞋子,揭露了贫困家庭的心酸无奈:哥哥阿里弄丢了妹妹的一双修理多次的小皮鞋,不敢让父母买新的,只能轮流穿着唯一的鞋子去上学。
豆瓣
这部电影是伊朗首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作品,成为豆瓣电影排行榜的71/250,评分9.2分,虽然是1997年的电影,但在我们现在来看,依然感触良多。
01 阿里和父亲:勇敢与怯弱的行为差异背后,是学校教育发挥了作用阿里父亲得到邻居赠送的一套工具,决定试试园丁的工作。顶着烈日,在数小时的跋涉之后,他们终于来到了别墅区,按下门铃,别墅的主人问他要干啥,父亲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还被园子里的狗吓得仓皇而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里淡定自若地说明了来意:我们是园丁,负责喷树、修剪草坪和树枝。
父亲称赞儿子的表达能力,儿子为父亲抓取了一次赚钱的机会。
在关键时刻,人到中年的父亲,表现得还不如9岁的儿子,这算不算是一种悲哀?
父亲没受过教育,从小就帮父母做家务,靠做体力活谋生,工作能力也没得到提升,没见过什么世面,一辈子只能在社会底层翻滚闹腾。
阿里只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的表现与父亲竟有了天壤之别,这充分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电影中,阿里的父母都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没有很广的视野,因此主要是学校教育的作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划分为6个阶段: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通过学校的教育,学生需要记住、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然后运用到生活中,更深层次的,他们还会参透其中的逻辑,来分析和评价解决方法的好坏。
所以学校的作用,不仅在于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拿到学位,还在于提升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自我提升、获得幸福。成年后的阿里肯定比父亲过得更好。
可能有人会认为,能力或者智力主要受遗传的控制,后天的影响不大。
但近几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只有20%~40%受到基因的影响,而60%~80%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其中,后天环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经验阅历(对于普通、贫困家庭来说,学校教育就是主要的信息来源),再加上大脑具有结构可塑性和功能可塑性,因此后天环境的影响更大。
大脑的结构可塑性指的是:1.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可以被强化,表现为记得牢固。2.增加新的神经连接,增加记忆的内容,表现为懂得更多。
大脑的功能可塑性指的是:当大脑中负责某一功能的脑区受到损伤时,临近的脑区可以顶替它的职责,比如失去右手的人,可以通过训练,让左手和右手一样流畅书写。
因此,在提升智力方面,学校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
可是,现在仍有不少人坚信读书无用论,因为读书没有让他们摆脱底层人的身份,没有成为富豪、掌握大权,所以早早地放弃了学习,十七八岁进入职校,一两年后就开始工作,他们以为工作的时间越早,经验越多,赚的钱也越多。
而实际上,财富不仅跟赚钱的时长有关,更重要的是单位时间的付出所带来的回报。没有学历、没有稀缺技能、没有强大的思维能力的人,虽然工作的时间被拉长,但是廉价劳动的成分较多,工资并没有什么上涨的空间,只能勉强为生。而那些有学历、有见识、思维能力又突出的人,他们赚钱的时间虽然短一点,但是单位时间的收入可能高得吓人。
赚钱,或者说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能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高等教育不仅让人获得专业的技能,也开拓了眼界,启发了思维,因此高学历、宽视野的人能解决复杂的问题,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当然收入高。
上学、接受更多的教育,虽然不能保证你升官发财,但是它会帮助你提高生活宽裕的概率。教育和前途不是因果关系,而是高度的相关关系。
正如爱迪生所言:“教育之于灵魂,犹如雕刻之于大理石。”
大理石需要精雕细琢,灵魂当然也需要精心灌溉。
02 阿里和艾利:穷养和富养的产物,注定会有不一样的命运在父亲整理花园时,阿里和主人家的小孩玩的特别开心,这个时刻应该是他最舒坦、最自由的时候了:有小伙伴、有免费的玩具,父亲也有收入,他笑得很真诚。
小孩名叫艾利,出生在富裕家庭,从来不担心房租能不能及时交,不用害怕家人情绪的阴晴不定,更不用担心生活用品的匮乏。他想要什么,只要说一声,家人能立即满足。
而阿里的处境很艰难:
因为弄丢了一双鞋子,兄妹俩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不敢告诉父母,因为他们买不起,还会被打一顿;妹妹放学后拼命地跑回家,阿里常常迟到,被教导主任批评;阿里为了获得一双新鞋子,哭着恳求老师允许参赛;为了季军,阿里拼尽全力往前跑,脚上都是水泡也毫不在乎。
艾利不会明白为什么阿里要默默承担一切,而阿里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心无旁骛地学习和生活”。
斯坦福心理学家曾做过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统计的结果是:那些懂得抵制诱惑,拥有强大的自控能力的人,在之后的学业、身体健康、工作上都有更好的表现。
所以很多自媒体、育儿专家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提倡父母们要提升孩子的自控力,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感,比如做好作业才能睡觉、先做好家务才能吃饭、得第1名才能买玩具。
这种观念乍一听很有道理,实际上是没有看到本质。罗彻斯特大学教授Celeste Kidd把这个实验改造了一下,才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首先这些学生分为A、B两组,实验者先告诉B组学生“等一下再画,我去取新的蜡笔”,过了一会儿告诉他们“很抱歉,没有新的蜡笔了,只能用旧的”。而A组的学生,顺利地得到了新的蜡笔。
第2轮,把蜡笔换成贴纸,同样是B组没有得到新贴纸,而A组能得到。
第3轮,再进行棉花糖实验,检测多少人能抵挡诱惑。
结果发现,获得了新蜡笔和贴纸的A组学生的表现,比B组的学生要好很多。
实验得出来的结论是,那些能获得及时满足的孩子,会有更好的表现,而那些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他们会浪费一部分精力去思考为什么新蜡笔和新贴纸没有了、还会消耗心理资源产生负面情绪,所以表现更差。
对于富人和穷人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富人家的孩子因为从小见惯了各种山珍海味,玩过了稀奇昂贵的玩具,也得到了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所以他们在面对诱惑时,根本不需要自控,这些事物的吸引力很小,他们会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复杂的工作和学习。
而穷人因为从小没有得到丰富的物质满足,长大后一旦遇到诱惑,例如空闲时间、美食、金钱,这时又没有父母的严厉看守,他们就会挣脱束缚,放飞自我。
从心理学上来讲,小阿里因为童年时期忍受了物质匮乏带来的诸多限制,长大之后,他不大可能变成观众期望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切都会好起来”那样轻松愉快。
当然,我不是提倡父母砸锅卖铁也要满足孩子的需求,这不叫及时满足,这叫纵容、溺爱。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教育都需要穷养和富养的结合。
穷养不是限制孩子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人身安全、情感依恋),而是在满足孩子基本的生存条件之后,给他们一些磨炼自己的机会,比如思考如何做财务规划、如何识别陌生人的诈骗、如何帮助社会上的贫困人士。
而富养并不是铺张浪费、砸锅卖铁,而是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在满足孩子的需求之外,给予更宽广的视野,除了学校和家庭之外,还能让孩子见到这个世界更多的东西,比如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文化差异是怎么产生的、社会是怎么运行的、人是怎么思考的等等。
一味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或者把“一切都要给孩子最好的”挂在嘴边,都是错误理念的两个极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03 阿里和妹妹:贫穷背景下的相互理解,相互依赖很多观众羡慕电影中兄妹俩很有爱:妹妹帮忙隐瞒哥哥弄丢了鞋子,哥哥为了让妹妹穿上属于自己的鞋子,在比赛时拼命地往前冲。
对于这个贫困家庭来说,兄妹情谊是两个人快乐成长的重要力量。
很多研究都已经证明,亲人或朋友的支持(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都会影响人的幸福感,尤其是遇到了糟糕的事情而处在负面情绪中时,他人的理解和安慰会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不大愿意把痛苦传递给别人,让别人跟着担心,因为成年之后,我们越来越明白每个人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不太乐意去帮助别人分担痛苦,渐渐地学会了把压力藏在心里,默默忍受一切。
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孤独的文章,阅读量5.7万,点赞量310,评论量125,一个人逛超市、吃火锅、看电影、搬家、做手术,不少人把这些当成了寻常,他们坚强得让人心疼。
独自承担压力,更严重的,是患上抑郁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全球有3.5亿人患上抑郁症,而中国估计有9500 万人处于泛抑郁状态,其中有2/3的人尝试过自杀,有1/2的人有过自残行为,而只有不到7%接受了正规的治疗。(以上资料来源于医者无界《2019中国抑郁症领域白皮书》)
在这个工资上涨速度比不过物价上涨速度的时代,成年人的压力巨大,加班到半夜,周末除了加班就是带孩子,他们已经被家庭和工作给肢解了,没有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没有对象可以倾诉压力,时代的车轮推着所有人滚滚向前。
其实在压力初期,我们可以采用很多方法来化解它,除了向朋友和亲人倾诉倾诉、寻求支持之外,还有很多:比如听音乐、跑步、跳舞、爬山、看一部开心的电影、购买盼望已久的衣服鞋子、加入同城活动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写网络文章与网友互动等等,很多能帮助你摆脱负面情绪的行为,都可以尝试。
作家刘同说:有一些事情,一旦被情绪包裹上锁生锈,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也打不开。
那为什么不早早地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呢?
04 导演的用意:觉察底层人的艰辛,培养恻隐之心,增强感性思维电影中,阿里哭了5次,妹妹哭了2次,就是因为弄丢了鞋子。
可导演的用意并不是让我们捐几双鞋子,即使阿里没有弄丢鞋子,也会因为交不起学费、没钱治病而不时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鞋子只是一种象征,导演甚至不需要我们做些什么。
现代人会因为房贷、车贷、高额医疗费、教育费,变得极其冷静、理智,这就是典型的理性都市人。导演希望的,只是看了电影,我们能多一点恻隐,多一点感性。
人间不仅需要理性,还需要温情。
当我们身穿紧锣玉衣、脚着油光锃亮的皮鞋,为目标而奋斗时,别忘了有的人还处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阶段,“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么好的条件。”
理性能让我们过得富裕体面,而温暖和爱才是深入人心的东西。
参考资料:
[1]吴胜涛,张建新.贫困与反贫困:心理学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7.
[2]刘秀艳,司秀玉,吴少敏.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社会心理科学,2009.
[3]宋佳萌,范会勇.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