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利用平方根怎么判断素数(如何证明相邻自然数平方数区间必有素数存在)
2023-04-28 21:04  浏览:40

我们将在本文中尝试证明如下数学规律:

除了1以外,任意相邻自然数平方数区间必有2个以上的素数存在。

我们从偶数在自然数中所占的比例为1/2,但偶数与自然数却是一样多的这个奇怪的数学现象谈起。

根据集合论,偶数与自然数一样多;然而,在直觉上,偶数在自然数中的比例应当是1/2;两者有矛盾吗?

偶数在自然数中的比例是多少?我们会不假思索的说是1/2,原因很简单:自然数中要么是奇数,要么是偶数。

然而有另外一个问题存在:自然数中,偶数与自然数谁多呢?说偶数少于自然数却又是错的。因为偶数是可以由自然数来计数的。我们可以把偶数的集合表达为{2n | n为任意自然数 },而这意味着这两者可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这个道理上来讲,偶数、奇数与自然数又应该是一样多的。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上的表面冲突呢?其实很简单:给定任意大小的自然数N,我们可以确定如果n是一个偶数,并且n≤N,那么这样的自然数n的数量在所有不大于N的自然数中的比例是1/2或逼近于1/2。当N是偶数时,比例为固定的1/2;当N是奇数时,随着N值越大,比例始终略大但也越接近于1/2,也就是说当N作为奇数趋向于无穷大时,这个比例的极限是1/2。为什么要讲得这么复杂呢?因为其实我们直觉上认为偶数占自然数的比例是1/2的观念的真正含义其实是如此。而这种理解与偶数和自然数一样多的观念是并行不悖没有冲突的。

这只是一个示意图。实际情形不是这种比较波动比较少的曲线,而是微小起伏比较多的,但最低点始终是8/35。也就是说,在全体自然数中,也即N趋向无穷大时,这个比例极限是8/35。

问题讨论完毕。

M(n)数在全体自然数中的比例

记P(n)为自然数中的第n个素数,譬如P(11)=31,因为31是自然数中的第11个素数。

然后我们定义M(n)数类。

定义一

我们定义M(n)为这样一种自然数类:这类自然数不能为任意P(i) (1≤ i ≤n) 所整除。

我们在上一节里已经讨论过M(4)数了。

由前述类似关于M(4)在自然数中的比例讨论,我们不难知晓如果自然数 D(n)=∏P(i) (i从1至n),也即 D(n)是所有不大于P(n)的连乘积时,M(n)数在自然数 D(n)范围内的比例等价于其在全体自然数中的比例。

这意味着自然数 D(n)范围内的M(n)数的数量此时的值等于它的欧拉函数值。欧拉函数为:

利用平方根怎么判断素数(如何证明相邻自然数平方数区间必有素数存在)(1)

根据欧拉函数的规定,上式中的p_i (打不出下标,这里用_i表示下标)是x的所有素因数,具体到本例中,此时x= D(n)而p_i为P(i) (1≤ i ≤n)。从而M(n)在 D(n)中的比例为:

λ(n)=φ(D(n))/D(n)=∏(1-1/P(i)) (i从1至n),λ(n)也是M(n)在全体自然数中的比例。

而对于任意足够大的并且非D(n)的整数倍的自然数N范围内,M(n)在N中的比例将会略大于λ(n),也就是说N范围内的M(n)数的数量将会不少于[N×λ(n)](中括号表取整)。

如果自然数P(n)²<N<P(n 1)²,此时我们可以断言N范围内至少有素数:X(N)≥n [Nλ(n)]-1。理由是:N范围内至少有[Nλ(n)]个M(n)数,而当m∈M(n)并且1<m<P(n 1)²时m必是素数,这意味着N范围内至少有[Nλ(n)]-1个数既是M(n)数又是素数(注意:1是M(n)数但不是素数);从而,N范围内至少有n [Nλ(n)]-1个素数(再加上n个P(i)素数)。

举个例子:

  • 令n=4,随意假设N=72,X(N)≥n [λN]-1=4 [8/35·72]-1=19。区间[1,72]范围内的素数多于19个,而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等20个。

任意连续N个数中的M(n)数的比例

假设自然数区间[x,y]有连续N个自然数,并且N>P(n),那么这N个自然数中有多少M(n)数?

我们是否可以直接断定其至少有M(n)数[Nλ(n)]个?

我们不妨依然根据“筛法”来思考:

  • 首先,还是还是得先筛去所有偶数;

  • 然后,再筛去剩余的奇数中的3倍数;

  • ……

也就是说:整个筛法的进程没有任何区别,差别只在于:与从自然数1开始筛起相比,x有可能被筛有可能被筛,起始顺序略有差别而已。但不管怎么变化,其包含有的M(n)数的比例不会少于λ(n)。

因此有:

定理一

对于任意连续N个自然数,如果N>P(n),至少有[Nλ(n)]个M(n)数。

相邻自然数平方数区间必有素数的证明

如果m是任意一个自然数,那么相邻自然数平方数(m²,(m 1)²)区间是否必然有素数呢?这个问题目前在数学上还依然是属于有待证明的。我们在这里将尝试利用前述的思路来探究这个问题。

存在如下三种情况:

  1. P(n)<m<m 1<P(n 1),于是有:P(n)²<m²<(m 1)²<P(n 1)².

  2. P(n)≤m<m 1<P(n 1),于是有:P(n)²≤m²<(m 1)²<P(n 1)²

  3. P(n)<m<m 1≤P(n 1),于是有:P(n)²<m²<(m 1)²≤P(n 1)²

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只考虑[m²+1,(m 1)²-1]这两种情况,也即总计连续2m个自然数。

根据上一节定理一,连续2m个自然数中至少有[2mλ(n)]个M(n)数。

由于:

λ(n)=(1-1/2)(1-1/3)(1-1/5)……(1-1/P(n))

=(1×2×4×6×10×……×(P(n)-1))/(2×3×5×7×……×P(n))

>1/P(n)

从而:

[2mλ(n)]≥[2P(n)/P(n)]=2 (注意:m≥P(n) )

这意味着当m≥P(n)时,任意连续2m个自然数中至少存在2个数必是M(n)数;也意味着连续m个自然数中至少存在1个数必是M(n)数。

也意味着(m²,(m 1)²)必有至少2个M(n)数,注意到(m 1)²≤P(n 1)²,于是可断定(m²,(m 1)²)区间的M(n)数必然是素数。

上述结论意味着如下定理二以及推论一:

定理二

除了1以外,任意相邻自然数平方数区间必有2个以上的素数。

推论一

任意相邻自然数平方数区间必有素数存在。

另:

“连续m个自然数中至少存在1个M(n)数”可以推出一个数论中的已知定理:

任意一个自然数的2倍数内必有素数存在。

,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