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凡情感
周秉义一生中有三大隐痛。
第一:他跟冬梅没有孩子。
多年来,虽然他嘴上说不在乎,甚至把不能生育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但从内心,他是渴望有个孩子的。
回兵团故地重游,周秉义去井边祭奠那个失去的孩子。在他心里,这是一辈子的痛。因为那口井,夺去了他们的孩子不说,还让他和冬梅此生都无法再拥有孩子。
当他看到弟弟妹妹家的孩子,说不羡慕是假的。
第二:周秉义的父母到死也没有见过冬梅的爸妈,
冬梅妈曾经就这事跟周秉义道歉,说她这一辈子没有辜负过别人,唯独对秉义爸妈有亏欠。
周秉义替她圆场,说她太忙。
同住在一个城里的亲家,二十年彼此没有见过面,根本就不是一个忙字能解释得了的。
周秉义心知肚明,他选择包容,可心里却过不了那道坎。
这道坎在他心中日积月累,终于有一天被发泄出来。
因为他们没有沟通好,致使冬梅失去了心爱的妇产科工作。周秉义埋怨冬梅做事太鲁莽。为何不事先跟他商量一下?
周秉义的话激起冬梅心中多日来的委屈,她指责丈夫不关心他。甚至提到了离婚。
父母到死都没有见过冬梅父母,是周秉义心中的第二个隐痛。
在开发光字片时,玥玥跟周秉义说了一句话,再度勾起他心中埋藏多年的另一个伤痛。
相比较前两个,这第三个隐痛才最沉重。
其实,不管是一气之下跟冬梅说离婚,还是玥玥说的那句话勾起他的隐痛,周秉义心中 的 所有伤痛,全都来自于周志刚临死前说的话。
1国庆爸去世,周志刚的感慨戳中周秉义的心窝国庆爸去世后,周志刚跟两个儿子有过一次谈话,句句都戳在周秉义的心窝上。
周志刚夸奖秉昆把小家治理得真不错,孩子懂事,媳妇又是百里挑一的贤惠,秉昆不简单,好啊!
周秉义默默低下头。他听出父亲话中的三个意思。
第一,家里一切都是秉昆在照顾,自己身为长子,并没有尽到为人子的义务。
第二,作为周家老大,他没有给周家留后,这是老父亲心中的遗憾。
第三,父亲夸赞郑娟是百里挑一的贤惠,因为郑娟听秉昆的。显然冬梅做得还不好。
这里必须要说一句,周秉义和冬梅虽然感情好,但周秉义却并不能像周秉昆一样无所顾忌地使唤冬梅做这做那。他对冬梅有感情,但更多的是敬畏。
对当时的周秉义而言,阶层也是他心中一道跨不过去的坎。住在冬梅家,他并不舒展,甚至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周秉义在冬梅家,一直是卑微的。
没有住到冬梅家之前,他也不愿意给冬梅找麻烦。
当年,他和周蓉都考上北大,他妈中风瘫痪。当时他不知情,不照顾母亲,还能理解。
可是,放假回来,他们看到躺在床上的妈妈后,都哭了。但临走前,周秉义依然交代弟弟,没事别去找你嫂子。
同样是儿媳,郑娟可以在家里全天候照顾老娘,周秉义自己不在家,也让秉昆别去找冬梅。
是他不知道孝顺父母吗?
是阶层差异给周秉义带来的仰视感。他表面上可以跟冬梅很恩爱,但其实,他一直有心结。他对冬梅,并不能像平常夫妻那样可以随时提任何要求。
周秉义在这段有阶层差异的婚姻关系中,一直有压抑感。
所以,周志刚说秉昆时,周秉义脸上的表情是这样的。
他低下头,甚至不敢直视父亲的眼睛,他心里有愧。对周家,对父母,对弟弟。
接下来,周志刚问周秉义干得咋样?
周秉义再次低头不语,秉昆急忙解围,说哥太忙。
周志刚有些生气:
忙?谁不忙?人各有志,忙小家,忙大家,忙国家,可重要的是,能不能忙出个道道,身为副市长,你看看下头这百姓。你看在心里,啥感觉呀!
周秉义依旧沉默。不管他有多少抱负和理想,面对国庆爸的去世,任何解释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他是副市长,却眼睁睁看着一个光字片的父辈因为住房问题被活活冻死。他能怎么说?又能说什么?
不管他说什么,都显得假大空。
周志刚看儿子不吭声,站起来对着窗外说:肖大哥呀,兄弟我对不起你了。
国庆爸的死对周志刚造成很大的冲击力,儿子是副市长,是光字片多年来唯一的大官,却不能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他觉得很惭愧。
父亲的话对周秉义冲击力更大,他为自己没有当一个好儿子,好父母官而难受。
周秉义很痛苦,从小他就发誓,要成为父亲的骄傲。如今,他没有成为父亲的骄傲,反让父亲因他而羞愧。
如果说周志刚的这次谈话给周秉义带来巨大的震撼和反思,接下来他的死亡却成为周秉义半生的隐痛。
2周志刚去世前那句话成为周秉义心中20年的遗憾周志刚去世那晚,曾经跟周秉义兄妹三人说,秉昆对家里贡献最大,女儿是最好的,年纪轻轻就当了副教授,给他长脸了。
周志刚夸赞了周蓉和周秉昆后,又说大儿子也做得很好。
周秉义心中有愧,他说:爸,我做得不好。
周志刚说:
看到不足是对的,要不然你怎么进步啊。但是秉义啊,也得看到自己的成绩,要不然,你就没自信了。实事求是地说,咱们这个国家现在变得比过去强太多了。老百姓现在这生活也比过去好多了。要给自己打气啊,尤其是你这当领导的,老百姓这就是过得好了,那还想过得更好。所以,秉义你要努力。
他又说周蓉:
你和你弟弟不管做什么事情,对啊错啊,都是咱们家的事情。可秉义不一样,哥哥现在是副市长,他做得好,老百姓还拥护他,表扬他。做得不好。骂的不光是他,骂的还是我们老周家。
在周志刚心中,一个不能为老百姓做好事的官就不是个好官。他对儿子不满意。如果能改善光字片的居住环境,或许国庆爸爸就不会死。
他把一切都归咎于自己,所以,他话里话外敲打周秉义。如果当官做得不好,不仅仅是你一个人丢脸,咱们整个老周家都要跟着你丢脸。
周秉义知道,国庆爸的死对父亲的刺激很大。他跟父亲说了市政府的规划,未来会让光字片的人们都住上新房子。
但周秉义怎么也没想到,第二天父亲就去世了,更让他想不到的是,母亲居然选择跟父亲一同离开他们。在外边看到坐在爸爸身边已经冻僵的母亲时,他悲愤填膺,目眦尽裂。
当他扑通跪下来喊那一声妈时,我的泪水再也没忍住。我相信看电视的很多人都没忍住。
说实在话,看这部剧最浪费的就是纸巾,几乎每一集,都要让人落泪,但不管是哪一集,都没有周父周母同一天去世的这一集更让人破防。
周家三兄妹的伤心不言自喻。周秉义 在伤心之外还有更多的愧疚。
前一天晚上,父亲还跟他说了冬梅家里的事,让他不要放在心上。
周秉义知道父亲是在安慰自己,父亲宁可忍受委屈,也想让他跟冬梅之间心无芥蒂好好过日子。
如果说冬梅妈不肯来周家,是周秉义心中的一个遗憾,周志刚临死前跟周秉义说的话,则成为周秉义心中一块沉甸甸的巨石。
此后,不管他再升迁,即使后来做到中纪委的干部,这块沉甸甸的巨石也始终未曾放下过。
父母临老,死在那两间破房子里。
那两间房子,还是父母当初来北京时,借了民间高利贷盖的。
父母养育了他们兄妹三人,一生辛劳。可他们直到去世,也没有享过福,住的还是几十年前的破房子。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走,人生只剩归途。
周秉义觉得自己身为周家长子,父母活着时未能在身边尽孝,父母离开时未能让他们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他除了伤心,自责,更多的是遗憾。
他知道,父亲临死仍有遗憾,国庆爸的死是父亲一块抹不去的心病,父亲更想看着他为周家人争光,看着整个光字片的人们都脱离穷窝。
父亲的遗憾也是周秉义的遗憾, 从那一刻起,他就把改造光字片作为此生最大的心愿。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心愿竟然要等到二十年后才能实现。
3玥玥一句话勾起周秉义20年的隐痛周志刚是1987年去世的 。周秉义在即将退休时向上级请示,要求调回吉春。
2004年,周秉义着手准备光字片的开发。2006年正式开始。
从1987年到2006年,期间是近二十年的等待和煎熬。
这份漫长的等待和煎熬,对周秉义来说,很难。因为要改造,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单凭他一己之力难于上青天 。因为省里很穷,所有的钱都靠他自己全国各地去招商。
他的胃,一次次被酒精灌满。为了改造光字片,他几乎是拼了命在做。
但不管再难,父亲临终前的话,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他一定要在退休前为光字片的人们做件好事,他要告慰在九泉之下的老父亲。
而他也真的做到了。
他动员光字片的人们:我父亲走之前三个孩子里他最不满意的就是我。在他朴素的认知里,既然为官解决不了老百姓的问题,那就不是好官。他是带着这个遗憾走的。这也成了我的终生遗憾。现在我要告诉街坊们,我要求调回来就是为了不让街坊们再受这个苦。
我快退休后,趁我还是个大官,趁我还有干事的能力。我想把这个穷人窝子连根拔掉。
周秉义和冬梅吵架,动员光字片的人们,这两场谈话都暴露出他心中埋藏多年的隐痛。一切都是为了父亲。
原著中,当弟弟搬进新建的小区时,他对冬梅说:秉昆家生活条件改善了,他终于可以放下多年来的包袱了。
冬梅这才知道,原来丈夫一直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心理负担。
电视剧中,光字片被夷为平地,周家老宅被推翻,周家兄妹站在那里,脑海中都是小时候跟父母在一起的画面。
从今以后,周家老屋终于没有了,秉昆也终将告别过去的苦日子。这是周志刚临终的心愿,也是周秉义一直以来的心愿。
他在老父亲去世近二十年后,终于做到了对父亲的承诺。
只怕周志刚也没有预料到,他临死前的一句话竟然会成为大儿子心中多年来最大的隐痛。
作者在原著中写道:对于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刚来说,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领着建筑队那帮工友们为光字片盖起一栋栋楼房。
可是,他直到去世,也未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他更加没想到,他的长子在年近六十时开始实现他的梦想,并且在退休前超额完成。如果周志刚泉下有知,一定会非常欣慰。
那晚,悦悦来到周秉义身边,由衷地说:大舅,你真了不起!
周秉义叹息一声:可惜,你姥爷没能看到。
这短短九个字,彻底揭开周秉义隐藏半生的隐痛。为父亲未能完成的心愿,为自己未能尽到的孝心。
如今,他终于帮父亲圆梦,可惜,父亲却再也看不到了。
周秉昆说:能被爸揍,那就是幸福的。
周秉义说:回家能有个妈喊,那就是幸福的 。
对周秉义来说,尽管他已经做到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但在他心里,也还想回家后有爸妈唠叨。
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
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
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
命运的站台,悲欢离合都是刹那
走多远都记得回家
平凡的我们,撑起屋檐下的那一方烟火
不管人世间多少沧桑变化
祝你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
在妈妈老去的时光里,听她把儿时的事慢慢讲
写在最后细看周秉义一生中的三个隐痛,或许我们就能看懂他这个人。
第一:他没有自己的孩子,虽然有遗憾,但他还是做到了一个男人该有的承担。他和冬梅一生不离不弃,并且把不能生育的黑锅背在自己身上。
这是他作为丈夫,对妻子的责任。
第二:冬梅妈始终没有去见他父母,他虽有遗憾,却选择了默默咽下。用大度去化解一切。因为种种原因,他很少陪在父母身边。
这是他作为儿子,亏欠父母的责任。
第三:是改造光字片,让老百姓都脱离穷窝,都住上好房子。
这是他作为一个官,对老百姓的责任。
三件事,三个隐痛,从个人到社会,全都体现在他一个人身上。那个意气风发的周秉义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其实他是三兄妹中背负最多的。
周秉昆为家庭付出最大,为父母尽孝,问心无愧。
周秉义却因为亏欠父母,亏欠老百姓。硬生生把老父亲临终前的遗憾背负了将近二十年。
他们兄弟俩,各有不同。
秉昆不管是作为丈夫,父亲,还是儿子都很合格。可以说,周秉昆的一生是圆满的。
而周秉义直到最后才真正露出笑颜。
在原著中,周蓉曾经对秉昆说:
严格来说,哥不属于爸妈,不属于嫂子,也不属于咱们这个家。
那周秉义属于谁?
他属于党,属于人民的儿子。正是因为无数个和他一样的好党员,我们的国家才越发繁荣昌盛,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也因为有无数个周秉义这样的人,才让无数个周志刚一样的人安享晚年!
俗世红尘,每个人都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只要尽心做事,做人,至于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