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很多人还不知道北方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以下是详细的解释。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北方怎么过端午节?
踩在柳树上
古时候,河北赵县每逢端午,当地官员会在城南举行宴会,邀请城里的文人墨客宴饮赋诗,称为“踩柳”。端午节吟诗的习俗至今犹存,只是缺少了外出宴饮作诗的风雅。
2.佩戴五毒铜币
北方端午节有佩戴钟馗铜钱辟邪的习俗,现在逐渐被小孩子佩戴五毒胸衣的习俗所取代。有的地方受阿姨阿姨欢迎,有的地方受奶奶或外婆欢迎。武都肚兜大红,绣有蜈蚣、蝎子、蟾蜍、老鼠、蛇五毒。据说可以驱毒辟邪。五色丝线也是人们在端午节辟邪的一种方式。红、黄、蓝、绿丝线交织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脚踝上,美观精致。
3、奔马射柳
龙舟节的清晨,人们会射柳放马。首先从柳树树干的中上部切下一段绿皮,使其变白,作为靶心。然后选手们依次策马疾驰,用弓射向白色的地方。射下柳乾后,谁能接住断柳,谁就是胜利者。这种节日竞赛直到清末才成为一种习惯。
中国北方端午节吃什么?
吃面迷
在甘肃省民勤县,粉丝在端午节蒸。面扇是用发面蒸的,呈扇形,有五层。每一层都撒上磨碎的熟辣椒,表面揉成各种图案并染色,非常漂亮。这种饮食习俗据说是从端午节做、卖、送粉丝的习俗演变而来的。
吃大蒜鸡蛋
每到端午节,河南、浙江等省的农村,家里的主妇们都起得很早,把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做早餐。有的地方煮蒜、鸡蛋的时候放几片艾叶。早餐吃大蒜、鸡蛋和煎包,据说可以避免“五毒”,有益健康。
吃鳗鱼
在中国江汉平原的端午节期间,会吃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端午的黄鳝,肥嫩可口,营养丰富,不仅好吃,还滋补。所以民间有“黄鳝参加端午节”的说法。
吃蛋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的盛大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物是香饼。打糕就是把艾蒿和糯米放在一个单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杵敲打。这种食物具有民族特色,能增添节日气氛。
吃五块毒饼
端午节前后,许多食品店会出售“五毒糕”,即装饰有五种毒虫图案的糕点。五毒糕其实是一种玫瑰花糕,只是在糕点的最外层印上了蝎子、蟾蜍、蜘蛛、蜈蚣、蛇的形象。乌冬饼是北方端午节的特色时令食品。初夏是毒药活跃的时候,所以古人会吃乌冬饼,以希望消除疾病,强身健体。
南方端午节吃的食物。
1.福建
福州端午节的家宴一定是中午,一定要有粽子,雄黄酒,荷叶包子,米粉肉等等。家宴结束后,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红色的肚兜,形状独特、颜色鲜艳的香包,如粽子和灯笼,用各种丝线编织而成,并洗菊蒲汤。有的孩子甚至在口鼻间塞一块雄黄熏脂,然后大人带着他们去河边看龙舟赛。
在福建晋江,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炒桩”。所谓炸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红薯粉等配料做成浓稠的糊状,放在油锅里炸成一大块。相传古代,端午节前是闽南的雨季,雨连绵不断。人们说上帝扎了一个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炒桩”雨就停了。人们说天空已经修补好了。这种饮食习俗由此而来。
2.重庆
重庆素有“巴渝之地”之称,所谓“巴”就是蛇。古代重庆人崇拜蛇,把蛇当图腾崇拜。以前蛇是不允许吃的,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重庆人选择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煮蛇汤,吃蛇汤来保护自己。
重庆人吃蛇是因为生育文化的影响。作为图腾崇拜的象征,女性相信吃了蛇之后会有后代,类似于太上老母姜媛踩着巨人族的脚印生下后稷的传说。也有人认为,吃了蛇之后,祖先进入体内就会和自己在一起。但是蛇不能乱杀,也不能在自己家里煮。一般情况下,他们在打谷场上煮一锅蛇汤,与全村人分享。
3.广西
在广西南部,如宁明、崇左、龙州等地,端午节要包凉棕,称为“灰水粽子”。包粽子前,把苦楠木等一些树的枝叶剪下来,在太阳下半干的时候堆在平地里,然后把灰放在竹制容器里,用清水过滤。最后用过滤后的棕水浸泡准备好的糯米。糯米经过浸泡后会在原有的香气中透露出一种特有的草木灰的香味,包好的汤圆煮熟后多为淡黄色或棕黄色。
以上解释了北方人如何过端午节。这篇文章已经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信息有误,请联系边肖进行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