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4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这一消息公布后,一个困扰中国史学界近千年的谜题:“汉文帝的霸陵到底在哪儿?”终于解开了。
在西汉十二位皇帝之中,汉文帝是相当特殊的一位。
他是刘邦的四儿子,是正史中西汉的第三位皇帝,但是在他之前还有吕后所立的两个小皇帝。
在吕后死后,大臣诛杀吕氏,废掉小皇帝,选择低调的代王刘恒继皇帝位,这就是汉文帝。
汉文帝在位期间,厉行勤俭节约,实行黄老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田赋一度降低到三十税一;而且他还废除肉刑,减少徭役(汉文帝时期男子只需要三年服一次徭役,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正是在汉文帝这样的政策之下,汉文帝和他的儿子汉景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王朝——文景之治。
汉文帝在官方评价中口碑非常高,在民间他的口碑也是非常好,著名的二十四孝中,给母亲亲口尝药的汉文帝是唯一一个入选的皇帝。
在缇萦救父的故事里,汉文帝也是大度废除肉刑的明君。
这样一位皇帝,在修建陵墓时也是提倡勤俭节约,要求全部用瓦器陪葬,不要金银财宝,而且为了避免浪费民力,要求不起坟。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史记文帝本纪
大家注意这里的记载还是“不治坟”。
结果等到西汉末年的战争,西汉帝陵都被破坏了,霸陵虽然没被盗掘,但是地面建筑就不存在了。
等到东汉末年时,著名大学问家应劭为《汉书·文帝纪》作注时记载霸陵“因山为藏,不复起坟”,但是这个“因山为藏”纯粹是应邵自己想的。
因为汉文帝曾经和自己的大臣张释之在聊天时说过这么一句:
如果用北山之石作为棺椁,把棉絮等塞进在石椁的缝隙中,再用漆粘合起来,这样的陵墓难道还能打得开吗?
张释之说:如果里面有别人想要的,就算把整个南山都封起来都有缝,要是里面没有别人要的,就算是没有石椁,那也没关系。
上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于是应劭就想像汉文帝就按照这种思路,不再修建大规模的封土墓葬,而是因山为陵。
从应劭之后,历代都认为汉文帝非常节俭,开创了因山为陵的先河。
再之后,就是混乱的五胡十六国时期了,这个时候人都活不下去,汉代帝陵如何更不是大家所关心的事情。北魏的郦道元在写水经注的时候,也只能说汉文帝的霸陵就在白鹿原上,具体在哪儿他也不知道。
北魏人都不知道,唐宋就更不知道了。
到了元代,西安出了一个地方志的学者骆天骧,他经过研究之后,认为“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类编长安志》
这就是延续了应劭的因山为陵的说法,把白鹿原最高处的凤凰嘴认为是霸陵的所在地,这也是自从五胡乱华之后,首次有人明确指出汉文帝霸陵位置所在。
图注:清代所立的汉文帝霸陵石碑
有了骆天骧的考证,明清时期都认为霸陵就在这儿了,清代乾隆年间的陕西巡抚毕沅yuán就在凤凰嘴下立碑,官方认证凤凰嘴这儿就是霸陵了。
关于霸陵地址的这一误会,如果说从骆天骧开始算,差不多有700多年的历史;要是从应劭时期算,就有了1800多年的历史,那么这个误会是什么时候开始解开的呢?
在2002年,纽约某拍卖行正在筹办文物拍卖,其中有一组被盗文物恰好是来自陕西江村的文物,在被中国文物局追回后,江村大墓开始进入专家的视线。
经过多年考察,专家发现,首先江村大墓的规格非常大,整个墓葬呈现亚字形,这是西汉帝王陵墓的配置;
其次,外围墓葬中发现了许多官署的印章,这进一步证明了墓主人是帝王;
第三,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墓在一个大陵园中,符合帝后合葬但不同穴的汉代传统;
证据四呢,就是专家通过全面的体检,发现凤凰嘴没有任何的墓葬,最古老的文物就是明清时下面标注霸陵的石碑了。
另外,江村大墓就是霸陵的事儿不是现在才确认的,早在201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通过考古研究就认为霸陵位于“江村大墓”,属于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只不过在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
而与此同时公布的还有位于甘肃武威的,唯一保存完好的唐代吐谷浑皇族墓葬群;
隋唐时期洛阳的正平坊遗址,这里曾经是隋唐时期国子监、太庙、太平公主府等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