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苏轼和他的父亲发现一块好石头 父亲的榜样力量
2023-04-20 13:05  浏览:23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是朱德委员长参观四川眉山市三苏祠时的题词。举世闻名的“唐宋八大家”中,苏氏父子就占了三位,可见苏氏家族的过人才华。

对于苏轼,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因为他的诗词歌赋名满天下,很多诗词都为后人传诵且烂熟于心。但是,对于他的父亲苏洵以及兄弟苏辙,我之前并没有给予很多关注。

苏轼和他的父亲发现一块好石头 父亲的榜样力量(1)

三苏雕像

一.大器晚成的父亲苏洵:关于父亲苏洵,三字经有一句描述:“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翻阅苏洵的资料,方知他也是很不一般的才华横溢,只不过是“大器晚成”而已

年轻时因为家境尚可,父亲有足够的能力养家,且上面还有两个哥哥,所以苏洵这个小儿子只顾贪玩或者出游。甚至已经结婚生子了,他还是放荡不羁。此外他还仗着自己聪明,以为学习没什么大不了,只不过自己不想学嘛。即使他的二哥苏涣已中了进士为官,也没对他有所刺激。

后来当他去考举人落第后,才发现自己确实不行——没有真才实学。于是,他一把火烧了之前写的所有文章,开始真正地发奋苦读。此时他已25岁(27为传言)。至30岁时,苏洵已经学有所成。此时,他意识到自己先前蹉跎了大好时光,所以,他与夫人开始注重两个儿子的培养教育。

苏轼和他的父亲发现一块好石头 父亲的榜样力量(2)

自左至右:苏洵,苏轼,苏澈

二.父子三人分别以才华惊艳了京城:公元1056年,已做好了充分准备的苏洵,带领二子进京应试。他先谒见了当朝赫赫有名的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苏洵的《衡论》、《权书》、《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刘向和贾谊的文章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苏洵。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苏洵。

接下来的进士考试,苏轼和苏澈均被录取,且苏轼高中榜首。”欧阳修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所以,自从这次去往京城,苏轼三父子从此名声大振。苏洵终于一雪前耻,在四十多岁的年纪以才华著称于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两个儿子也都分别展示了过人的才华,一时间成为京城文人的榜样——这也说明苏氏家族的遗传基因确实优秀,若不然,怎么三人同时展现出令人惊艳的才华?

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两人主要以散文著称。而苏轼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大贡献,所以,父子三人中当属苏轼的成就最高,超过苏洵和苏辙。

苏轼和他的父亲发现一块好石头 父亲的榜样力量(3)

三苏雕像

三.苏洵教子方式以及为子取名:苏洵鉴于自己“少年不学,老大无成”的教训,对苏轼和苏澈兄弟俩进行了精心培养。

苏洵对两个顽皮的儿子并未采用“棍棒”教育,而是采用积极引导的方法。两兄弟玩耍打闹时,苏洵就坐在他们看得见的角落里看书,且聚精会神神采飞扬。两个儿子围拢过来时,他又将所读之书“藏”起来。孩子们发现了父亲的“怪现象”,便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他所藏之书“偷”出来。如此这般下来,儿子们也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

有机会时,苏洵带着两个儿子去游览名山大川开拓眼界。所以,后来苏轼虽然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仍能以一颗平和之心领略大自然之美,可以说是与父亲的培养教育分不开的。

苏洵还曾专门写了《名二子说》一文,说明了苏轼、苏辙两兄弟的名字由来,告诫他们做人的道理。“轼”是车前的横木,但这根“横木”过于张扬显露,这也是苏轼的性格特点。所以为苏轼取字“子瞻”,意思是要他瞻前顾后,格外小心点。苏辙性格温良处事谨慎,苏洵对他比较放心,因而取名为“辙”,字“子由”,意思是沿着别人走过的路即可——“辙”不像“轼”那样引人注目也不遭人嫉恨,从苏澈的人生可见一斑。

苏轼和他的父亲发现一块好石头 父亲的榜样力量(4)

三苏祠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父子三人同时以文章震惊全国,这种情形确实罕见。而苏洵中年发奋大器晚成,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一个人只要肯努力,何时开始拼搏都不晚。同时,苏洵对儿子们的教育方式,也成为千古典范。

,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