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瑾山月 编辑:李津
出品: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俗话说,最是无情帝王家。
看惯了一般宫廷剧里的“帝后离心”,大家都被热播剧《山河月明》里的“帝后爱情”和朴实无华的马皇后吸引了。
马皇后并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既有母仪天下的威严,也有母亲的温暖慈祥,并且能为朱元璋排忧解难。
这个慈眉善目、富态纯良的马皇后,获得观众一致好评,只是很多人,一开始竟没有看出来,马皇后是王姬演的。
人们对王姬的印象还停留在《北京人在纽约》里那个精明漂亮,引领时尚的靓丽形象,没想到,多年过去,王姬摇身一变,让所有人认不出了。
这神仙演技也是让人服气了。
戏里,马皇后身染重疾,紧锁宫门,朱元璋只能隔门相望,捶胸顿足。
两两对视之际,马皇后轻轻吐出一句“听话”,直戳网友泪点。
不少人感慨:荣华富贵、夫妻恩爱、儿孙满堂,做女人,马皇后值了。
重重深宫中,王姬可谓把马皇后演活了,让人时刻感受到那股从心底泛起的幸福。
戏里,王姬是抽到“命运上上签”的马皇后,可戏外,却在生活的泥淖里,摸爬滚打了半辈子。
她20多岁的时候只身一人在美国打拼,漂泊的日子里,与爱人聚少离多。
后来,生活总算稳定了,儿子却又查出孤独症,将她拉入生活的深渊。
也许是应了那句话: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生活越难,王姬反而愈挫愈勇。
她努力拍戏赚钱,奋力拉着一双儿女向前,和爱人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担。
说起王姬, 90后、00后或许比较陌生,但论资历,她在中国影视圈,绝对算得上头号。
当年风靡全国的《北京人在纽约》,她是女一号,穿搭引领时尚,妥妥的第一代“带货女王”。
出道30多年,王姬当过主持人、演过电视剧,拿过柏林银熊、印度金孔雀、中国金鹰等国内外大奖。
然而,比起演员,王姬更看重“母亲”这个身份。
她说:“有孩子后,我变得胆子特别小,但有时候又很勇敢,好像什么都不怕。”
01
“如果你爱他,就带他去纽约”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里,有句经典台词:
“如果你爱他,就带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带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地狱。”
用这句话形容王姬的青葱岁月,似乎再适合不过。
1987年,25岁的“北京大妞”王姬,在“出国热”的潮流中,去往美国。
在此之前,她已在北京电视台做了3年的主持人,还演过几部话剧,和香港导演合作过电影。
但即便如此,刚去美国的王姬,还是被生活狠狠地绊倒在地。
她孤身一人,举目无亲,找不到像样的工作,接触不到导演剧组,根本没有任何演出机会。
万般无奈中,她只能四处打工,洗盘子、送报纸、当服务员,吃了不少苦,也受了不少委屈。
但“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当时,对王姬而言,男友高峰就是那束光。为了照亮彼此的生活,高峰先后5次申请签证,终于在3年后,远赴重洋,与王姬团聚。
他们开了家公司,事业稍稍稳定后,在1989年注册结婚。
很多年后,王姬回忆道:“当时没买戒指,没办酒席,就一个牧师、一个证婚人加上我们俩,4个人就把婚礼办了。”
婚后,他们干劲十足,赚够了钱,拿到了绿卡,不到一年就在美国安稳了下来。
锦上添花的是,两年后,他们有了个可爱女儿;又过了两年,王姬被冯小刚推荐,出演郑晓龙导演的《北京人在纽约》。
那几年,王姬仿佛是幸运之神的宠儿,婚姻、家庭、事业、梦想,一道道强光打进生活,亮得人睁不开眼。
此时的她,尚且不知,人生里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
拍摄《北京人在纽约》时,王姬已怀上二胎,刚刚4个月。可拍摄任务紧张又繁重,王姬咬牙硬挺,总算坚持了下来。
王姬什么都不怕,就担心肚子里的孩子,然而最可怕的事,还是在孩子出生一年后发生了。
1994年的某天,儿子忽然高烧不退,全身抽搐,紧急送医后,被诊断为孤独症、癫痫。
医生斩钉截铁地说:不管孩子长到多大,他的智商都不可能超过6岁。
话里的每个字,都像一根根刺扎进王姬的心里。
一夜之间,她身处的纽约,从天堂变为地狱。
高峰忍住悲痛,四处求医,他算过了,儿子每年的治疗费需要上百万,他希望王姬振奋起来,和他一起赚钱救孩子。
王姬泪眼模糊地看着丈夫,一时陷入失语,最终,她点了点头。
有时候想想,家庭到底是什么?
是把我们捆在一起的绳索,是危难时刻救赎我们的渡船。
谁的人生不是风风雨雨,一路坎坷?
但有家人陪伴,再大的风雨也浇灭不了我们心中希望的火焰。
02
“作为一个母亲,我输了”
儿子确诊后,王姬的生活,一下子陷入混乱。
她无法再闲庭信步地守着儿女,她要出门工作,要国内国外两边跑。谁来照顾病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选来选去,自己的母亲,也就是孩子的姥姥,成了最佳人选。
王姬把母亲接到美国,安置好一切后,便转身投入事业。
那几年,王姬有戏就接,来者不拒。
拍电视剧《深度打击》时,一场跳楼戏,让她摔断了4根肋骨,昏迷了两天;
常年国内国外两头跑,生物钟紊乱,王姬时常失眠、胃疼、心悸;
在无数个孤独的日子里,她学会了坚强。
然而,当儿子暴露在公众视野,被人歧视、嫌弃、排斥时,她还是崩溃了。
2008年,王姬因为一则“大闹国航”的新闻,备受关注。
事情不复杂,是儿子搭乘飞机时没有乖乖入座,还拉了几下商务舱的帘子,导致机长断定孩子是“不安全因素”,撵他下了飞机。
当时,陪在孩子身边的只有王姬的母亲,70多岁的老太太慌了,马上给王姬打电话。
但最终协商未果,祖孙二人被赶下了飞机。
事后参加一次访谈节目,当谈到关爱弱势群体时,王姬忍不住说出了儿子的遭遇。
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有人力挺王姬,支持她讨回公道,让国航道歉;也有人爆料,是她儿子的问题,到处搞破坏……
虽然王姬心里很气愤,但她并不想借此博取同情,更不想让儿子成为话柄。
从此,她不再把儿子藏着掖着,而是很大方地和人提起;她不再惧怕外界的眼光,她知道儿子虽然有缺陷,但仍有资格走在阳光下。
虽然费尽了心力,王姬仍然觉得自己对儿子有亏欠,她曾不止一次说:“作为演员,我赢了;但作为母亲,我输了。”
王姬真的输了吗?她一直在和病魔赛跑,与世俗作战,她是儿子的守护神,是个好母亲。
有人说,女人一旦做了母亲,就会怕这怕那,畏首畏尾;但也有人说,母亲其实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可以为了孩子不顾一切。
担忧也好,勇敢也罢,这都是一个女人成为母亲后的蜕变。
谁也不愿被人生的风雨击打,可生活总会催着你迈步,逼着你成长。
等走过了那些沟沟坎坎,回头一看,那些曾经过不去的关,早被甩在身后。
03
“如果时间倒流,我想多陪陪她”
有一年临近春节之际,王姬在北京拍戏,远在洛杉矶的家人隔三差五就催她回家过年。
尤其是女儿,总是喋喋不休地问:“妈妈,你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啊?”
有时候,王姬被问烦了,就没好气儿地说:“别问了,该回去的时候就回去了。”
可直到新年钟声敲响,一家人也不见王姬的身影。
大年三十晚上,女儿高丽雯再也忍不住了,她一边哭一边迎着风雪冲出门外。
外婆一把拉住她,说:“你疯了吗?要去哪儿?”
高丽雯说:“妈妈说今天回来的,我要去机场接她。”
高峰见状,抓紧给王姬打电话,可一连打了十几个,都无人接听。
一家人这才意识到:王姬出事了。
来不及细想,父女二人抓紧飞往北京,终于在大年初一,见到了病倒在宾馆的王姬。
看见母亲虚弱的样子,高丽雯心疼极了。她给母亲倒了一杯热水,搀扶着她起来吃药。
原来,这段时间,王姬拍的戏黄了,拿不到片酬;借给朋友开公司的钱,也打了水漂。
她心里一急,就病倒了。
女儿搂着妈妈,哭着说:“你不要赚钱了,我已经长大了,我来赚钱给弟弟看病。”
又说:“妈妈你放心,将来我把弟弟接到我家,照顾他一辈子。”
听女儿这么说,王姬再也忍不住眼泪,她说:“我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打扰你的生活,那样对你不公平。”
儿子情况特殊,但王姬从来都是和丈夫一起解决,而不是让女儿承担重负。
所以王姬一直拼命,为了儿子的复建,为了让他的后半生有足够的支撑,她将绝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儿子身上,竟没意识到,女儿已经长大了,还这么懂事。
一时间,感动和辛酸涌上心头,王姬看着女儿酷似自己的脸,说:“如果时间能回到从前,我真想好好陪陪你。”
是的,从前高丽雯对母亲是有怨言的,在一次访谈中,她曾坦言,她对王姬怨过、气过。
但长大后,她才明白妈妈的艰辛,她要以妈妈为榜样,成为坚强又独立的女性。
看过这样一句话:“妈妈不是超人,她也有溃不成军的时刻。”
没有人天生就会当妈妈,也没有人凡事都能尽善尽美。
但只要不放弃,努力地做自己,不低头,不认输,子女一定会被感染,成长得更加坚韧和懂事。
04
走过激荡的青年时光,熬过艰苦的中年岁月,王姬已稳步走入暮年。
她为儿子攒够了“生存保障金”,也带女儿进入了她向往的演艺圈,更成为世界残联的“爱心大使”,将心中小爱化为世间大爱。
她曾红极一时,也曾被残酷的现实反复捶打,但最终,她挺了过来,浑身散发出光芒。
爱情上,她与最初的爱人相守到白头;家庭里,她尽职尽责,是儿女们最坚强的臂膀。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说: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
人生像个闯关游戏,关关难过关关过。
这世上,没有谁的生活一帆风顺,我们都会在奔跑时跌倒,也都会在受挫后,重新爬起。
就像王姬,幸福的岁月里她闪闪发亮,磋磨的日子里,她仍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顺境时安然,困厄时奋起,唯有如此,才能无所畏惧地穿行于人世间。
参考资料
1、《金星访谈》、北京卫视专访、腾讯视频专访
2、王姬微博,《山河月明》官方微博
3、今日头条:《王姬丈夫,拒签5次,与爱人团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