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介绍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脚步
2023-04-15 01:04  浏览:45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介绍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脚步(1)

郝心台遗址属新乐上层文化,距今约3000年左右。 郝心台遗址属新乐上层文化,距今约3000年左右

【摘要】本文介绍了沈阳的历史沿革,沈阳城市建设的历史阶段。从距今6000—3000年前的新乐文化到现如今的城市。沈阳位于辽宁省中部,是辽东半岛与松辽平原来往的要冲,是东北三省与中原内地的交通枢纽,是辽宁省省会所在地,也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

【关键词】沈阳的历史沿革;沈阳城市建设;

【提纲】

一.总述

二.沈阳的历史沿革

1.早期民族变迁与城市功能的确立

2.满族文化初步的形成与都城建设

3.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

4.小结

三.如今的沈阳城仍在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与总体布局

1.沈阳经济区城镇布局

2.城市空间布局

3.沈阳空间发展重点

【正文】

一、总述

沈阳位于辽宁省中部,是辽东半岛与松辽平原来往的要冲,是东北三省与中原内地的交通枢纽,是辽宁省省会所在地,也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全市面积1.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沈阳除东部丘陵地带外,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比较温和,适于人类繁衍生息。

二、沈阳的历史沿革

1.早期民族变迁与城市功能的确立

沈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1973年在城区北陵公园西侧发现的新乐文化遗址证明,早在7200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迄今所知,他们是沈阳最早的开拓者。沈阳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多在辽河和浑河两岸。从这个地区已发现的80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来看,他们所处年代较新乐文化遗址稍晚,距今约6000——3000年前。

战国末,即公元前3世纪,燕国开拓辽东,设辽东郡。从此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迅速传入,促进了辽东地区的发展。公元前128年,西汉在今沈阳设候城,为辽东郡所属18县之一,是中部都尉治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116年,金兵大败辽军占领沈州。

2.满族文化初步的形成与都城建设

1123年,金太宗吴乞买在攻占辽西后,又将山海关内外迁、润、来、隰四州居民迁来沈州。13世纪初,蒙古兴起,蒙军与金兵反复争战于辽东,沈州城毁于兵燹。元代重新筑起土城,于1296年,即元成宗元贞二年,置沈阳路,“沈阳”之称始见于史册。1372年,明军攻克沈阳。1386年改沈阳路为沈阳中卫,1388年在元代土城基础上修建砖城,以利军事防御。据明嘉靖十六年重修的《全辽志》记载,沈阳中卫户口5643户,驻军多达6691人,成为辽东军事重镇。明代在辽东实行军屯、民屯,沈阳中卫可耕地达13.9万余亩。明永乐初年,沈阳附近设有开原、广宁、抚顺三大马市,使关内外物资交流更趋活跃。1621年,后金汗王努尔哈赤攻占沈阳。1625年,他考虑到沈阳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把都城由辽阳新城迁至沈阳。从此,沈阳的历史地位发生重大转折,由明代的辽东军事重镇,一跃而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继而成为清王朝的发祥地。清王朝迁都北京后,沈阳作为“陪都重镇”,左右东北大局,直至清王朝覆灭,历时286年。

沈阳的城市面貌,在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即位以后发生很大变化。皇太极将明代沈阳中卫城加宽加高,改四门为八门,城内辟井字大街,建钟楼、鼓楼,并在努尔哈赤草创的汗宫基础上拓建宫殿。当城池宫阙具备之后,于1634年将沈阳更名为盛京。1636年,皇太极去汗号而称皇帝,改国号“大金”为“大清”。顺治年间,盛京城四周东、西、南、北四塔完工,努尔哈赤的陵寝福陵、皇太极的陵寝昭陵相继建成。康熙年间,又在城外筑起郭墙,设有八个关门。其中的小西关是历代清帝来盛京的必经之路,铁制关门上立有“陪都重镇”匾额,俗称“龙门”。清代盛京城的格局至此基本形成。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介绍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脚步(2)

盛京城阙图

纵观《盛京城阙图》,沈阳城内的大街呈“井”字状格局,将全城形形色色的楼阁庭院分割成若干“田”字状的群落。其中最能显示磅礴气势的建筑群,非盛京宫殿莫属。这是现存沈阳故宫的早期建筑,坐落在井字大街的中心位置,分为东西两路建筑群体。

清代盛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之一,是汉、满、蒙、藏等各族文化相融合,集中表现在盛京宫阙的建筑上。四塔、实胜寺、慈恩寺、般若寺、太平寺、太清宫、清真寺等喇嘛教、佛教、道教、回教寺院,在总体上也具有这一特点。这也反映了清代统治者利用宗教联系各族人民,以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政策。而这些建筑又体现沈阳的发展是多民族共同建设的成果。

3.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介绍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脚步(3)

晚清政治腐败,外敌入侵,沈阳逐渐从封建城市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日俄战后,日本夺取沙俄在中国东北南部的一切特权,将沙俄掠夺的“铁路用地”强扩为“满铁附属地”,擅自驻军设警,非法设置税捐、司法、邮政等机构。日本商业资本“三井物产”和金融资本横滨正金银行以及一些洋行纷纷插足沈阳,并以沈阳为中转地,向东北地区倾销日货,同时大肆掠夺农副产品。1906年,清政府将小西边门至“满铁附属地”之间辟为商埠地后,欧美资本也竭力在沈阳扩充其势力。外国人在治外法权的庇护下,肆意进行各种非法活动。“满铁附属地”更是“国中之国”,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进行侵略的根据地。

1906年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派员来沈阳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清廷统治后,沈阳的历史进入中华从辛亥革命到“九一八”事变这20年,沈阳的历史一方面记录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另一方面也谱写出人民群众反日斗争的光辉篇章。1922年,沈阳开展收回“满铁附属地”教育权的反日斗争。1923年,掀起废除“二十一条”和收回旅大租借权的斗争。1925年,沈阳日资奉天制麻会社和满蒙毛织会社的中国工人连续举行大罢工。

中共奉天党支部于1925年9月初建立后,沈阳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新阶段。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11月2日,红旗插上沈阳城头,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4.小结

沈阳是一座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城市,从城市的产生到都城功能、地位的最终确立,再到建国初期沈阳城的发展,都与战争密不可分。战争在给城市建设带来破坏的同时,也促使各民族、文化在沈阳地区的大融合,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带动城市逐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如今的沈阳城仍在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与总体布局

1.沈阳经济区城镇布局

以沈阳为核心沈阳经济区远景将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多轴、多心”的星状城镇空间结构。

多轴:以沈阳为核心,向沈大(沈阳至大连)、沈辽(沈阳—辽中)、沈本(沈阳至本溪)、沈抚(沈阳至抚顺)、沈铁(沈阳至铁岭)、沈新(沈阳至新民)形成大都市圈发展轴线。

多心:沈阳为经济区核心城市,依托发展轴,与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营口以及辽中、新民区域副中心城市一起形成沈阳经济区“多心”格局。

抚顺将把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扩,逐步与沈阳汪家工业组团和浑南新区连接起来,两市共同全面整治开发建设浑河,使之成为一条重要的景观带、旅游带、生态带和产业带,逐步将抚顺高湾地区纳入世博园总体规划建设;本溪将北拓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步与沈阳南部副城连接起来;辽阳将在两市交界处逐步规划建设工业园区,与沈阳西部工业走廊连接起来;铁岭将做强做大新台子工业园区,适时将铁岭县城南迁,逐步与沈北大开发连接起来。

2.城市空间布局

沈阳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是一个开放的、高效的、可生长的定向轴带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可总结为“一城两轴、六带六楔”。

一城:以规划二环路以内为主体以及外围局部区域,是城市核心功能集聚区,承担城市核心服务功能,如商贸、行政办公、零售业、旅游、生产生活服务等。

两轴:贯穿主城南北的都市轴(中央都市走廊(CUC))和贯穿城市东西的浑河生态轴,是城市空间的骨架架构。

都市轴是城市中心,服务中枢,跨越浑河,缝合南北,使城市由封闭的单中心放射形结构,改革为轴向开放式结构,促进浑南浑北协调发展。都市轴上将承担都市最核心的服务功能,是全市商务办公、金融商贸中心、行政办公中心及文化博览、科技服务中心。

浑河生态轴:是城市重要的生态景观廊道和生活空间。承担城市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生态轴贯穿城市东西,融合城市南北,是城市最要的开敞空间。

六带:沿沈大、沈山、沈哈、沈丹、沈抚、沈康六条交通轴,以复合交通走廊为导向,城市沿交通轴呈带状组团式向外拓展,其中,沈大、沈山以及沈哈为主要发展轴。在六条轴向发展带上,将在张士新城、虎石台新城、苏家屯新城、桃仙空港新城、汪家新城形成五个城市副中心,构建城市的多中心格局。

六楔:六条发展带之间以六条生态绿楔相隔,形成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3.沈阳空间发展重点

在完善中心主城区的核心服务功能基础上,重点建设外围新城区域。东部地区发展以清新、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和现代化、多功能的旅游城镇为特色的风景旅游度假区。

北部地区以农业高新区、道义开发区为依托,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西部地区充分利用现状被污染土地资源,以张士开发区为依托,建设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精细化工、金属深加工等产业集群为主导的产业带,构建西部工业走廊。

南部地区依托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启动浑南金廊规划与建设,构建城市区域服务中心,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商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现代化科技新城区。适时启动桃仙国际机场的扩建以及临港产业区开发。

,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