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亚亚 司少艳,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研究部二室
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噪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噪音对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那大家应该做些什么呢?又该如何选择防护设备呢?
目前,噪声防护设备种类各异,形状与材质千差万别,主要的防噪设备一般由硅胶、高弹性聚酯材料、慢回弹性的泡沫塑料制成,形状有子弹头形、蘑菇形、火箭形、圆锥形、喇叭形、伞形、松树形以及圆柱形等,不同的材质和形状都会影响防噪设备的降噪效果。
听力防护设备
根据听力防护设备的作用原理、材质、形状、具体用途不同,可将不同的听力防护设备分为主动降噪设备和被动降噪设备两种。被动降噪设备通常是通过包围耳朵形成封闭的空间来阻隔外界的噪音,或者使用深人耳道的耳套紧密贴合耳道壁来实现隔音效果。主动降噪设备就是要找到一种声音,其频谱与所要消除的噪声完全一样,只是相位刚好相反(相差180°),就可以将这噪声完全抵消掉。主动降噪设备和被动降噪设备按不同用途和特性,主要分为耳塞、耳罩、头盔和耳机等三类。
(一)被动降噪设备:被动降噪设备包括有耳塞、耳罩等,根据其材料及形状的不同,以及噪声的频率不同,被动降噪设备的降噪效果各不相同。
(1)耳塞:防噪音耳塞一般由硅胶或是低压泡沫材质、高弹性聚酯材料制成。插入耳道后与外耳道紧密接触,以隔绝声音进入中耳和内耳,达到静音目的。按照材质可以把耳塞分为:硅胶耳塞、海绵类耳塞、蜡质耳塞三类。其中,硅胶耳塞的柔软性较低,长期佩戴易造成耳道不适甚至胀痛感,并且由于硅胶不如海绵柔软,无法紧贴耳道壁,隔音效果往往不如海绵类耳塞理想。而蜡质耳塞不够卫生,蜡易残留在耳道中,不易清洗,且佩戴久了会有胀痛感。相比上面两种,海绵类耳塞表面光滑、慢回弹,使用时耳朵没有不适感,且隔音效果较好。早期的海绵耳塞属于一次性产品,但是随着科学发展,越来越多的海绵耳塞也可以反复使用。
(2)耳罩:耳罩与耳机外形相似,用隔声罩将外耳罩住,耳罩之间用有适当夹紧力的头带或颈带将耳罩固定在头上,一般是由外壳(用硬塑料、硬橡胶和金属板制成),密封垫圈(软质泡沫料)、弓架和内衬吸声材料构成,也可以有插槽与安全帽配合使用。通过将耳部罩住使得噪声得以衰减,耳罩的噪声衰减量可达1040 dB。隔音耳罩是一种能明显降低噪音,对耳朵听力起到有效防护的产品,被广泛用于工厂、机场等强噪声场所。
(3)防噪声头盔:防噪声头盔是将隔音耳罩与安全帽相结合,能覆盖大部分头部,以防强烈噪声经骨传导而达内耳,兼具安全帽及隔音耳罩的特点,可以有效削减噪声,同时还可防碰撞、防冲击,在冬季甚至具有保暖作用,在高温作业或炎热天气,佩戴者常感不适,其主要防护部件在于安全帽两侧的耳罩。防噪声头盔有软式和硬式两种,软式质轻、导热系数小,声衰减量约为24 dB,硬式为塑料硬壳,声衰减量可达3050 dB。
(二)主动防护设备:以主动降噪耳机为主。其降噪耳机就是采用主动噪音控制,不同于一般耳机的被动隔音。其原理为首先由安置于耳机内的讯号麦克风侦测耳朵能听到的环境中低频噪音(100~1000 Hz)(不同耳机可侦测频率不同);其次再将噪声讯号传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进行实时运算;最后通过Hi-Fi喇叭发射与噪音相位相反、振幅相同的声波来抵消噪音;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噪声防护措施
(1)加强防护设备研究:不断探讨噪声防护原理,综合利用吸声、消声、隔声等处理技术,充分考虑各类噪声频段产生的影响,兼顾成本及安全环保拓展新思维,更全面地研制出降噪效果好,既能有效保护听觉及神经系,又可降低持续性佩戴的不适性,同时又不影响在噪声持续环境中人员的语言交流,适用广域范围人员使用。
(2)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加强噪声防护宣传,减轻噪声污染对暴露人群的伤害,重视对噪声防护设备的使用,主动佩戴合适的噪声防护设备。尽管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设备后,会有一些不舒适、不适应,感觉说话或沟通受到影响,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在噪声工作场所应始终坚持正确佩戴耳塞、耳罩等听力防护设备。
(3)噪声防护设备选择: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与暴露时间、暴露强度和人员防护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因此要根据噪声防护设备的特性及人群需求现状,正确合理地选用噪声防护设备。根据不同需要选取不同的噪声防护设备。如有源消声耳机与耳罩可以应用高噪声场合。如发动机实验室和生产车间、飞机驾驶室和乘客车厢等环境。而对于普通人群可选择防噪声耳塞或耳罩,这些防护设备的造型更适合多数人佩戴,且经济方便,使用舒适,操作简单。
(4)定期进行听力检查: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噪声污染,人们对自己的听力健康情况要保持定期医学检查,不要等到听力有损伤症状后再采取预防措施,要提前进行噪声干预,积极主动做好个人听力防护。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