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产品经理如何锻炼自己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2024-09-11 06:49  浏览:54



《教父》里有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可见看透事物本质能力对我们影响之大。而我们常说的,需求分析,就是看透事物本质的一种能力。每一个用户需求,都可以归结到相应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上去。说一个被举烂的例子,用户想要一匹更快地马,那用户为什么想要一匹更快地马?可能需要去某地,那他为什么需要去某地呢?去某地如果为了约会,那他的需求可能是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去某地如果是为了看病,他的本质需求是安全感的需求,这就是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那我们该如何锻炼这种能力呢?王诗沐老师在其《幕后产品》一书中提出了三个方法(我先说一下王老师的看法,再说一下我的观点):1、跳出思维惯性我们每个人都有思维惯性,这个是大脑结构决定的。小时候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较少,充满好奇心,那个时候我们是没有思维惯性,如果我们要跳出思维惯性,就需要找回当初的好奇心。比如遇到工作、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多想多问。还有就是给自己的脑袋设一道关卡,一旦意识到自己用的是过去的经验、过往的思路思考问题,就要多想一下,过去的经验和思路是否符合当今的发展情况。当然,并不是说过去的经验和思路一文不值,而是脑子里多个弦,做一下验证,长此以往,这种思维方式就会被锻炼出来,自己也不会轻易的落入思维惯性。
2、多问为什么有个5why理论,就是针对一个问题点,连续问5个为什么,就可以追到其根本原因。如上图所示,沿着“为什么——为什么”路径逐一发问,针对每个问题的原因再进行追问,直到找到问题根源,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如,有个用户想加附近的人这个功能,你可以问他为啥想加附近的人这个功能?他可能说想交朋友,你可以问他为什么想交朋友......这样一层层问一下去,你就可以知道他的真实需求。当然实际过程中也不一定就得问5个为什么才能问到根本原因,有的问题你问了三个为什么就问到根本原因,而有的问题你得问10个为什么,你才能问到根本原因。
3、日常与人实践交流每个人手里信息的多寡、看待问题的方式可能都不一样,而不同观点的碰撞,可以帮助你看清楚事实的真相,说白了,就要多与人交流,尤其是多与牛人交流。知乎同样的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回答,当你看了很多人的回答之后,你就觉得自己看到问题的本质了。那在产品工作中也一样,如果我们遇到吃不准的需求、下不了决心的设计方案,也应该多听听项目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大家不同观点的碰撞,也许更能帮助我们看清楚问题的本质。古人所说的观点越辩越明也正是这个道理。上面是王诗沐老师说的思考问题本质能力的3个锻炼方法,可我个人觉得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多读书多读书并不是要你博览群书,不求甚解,而是要建立自己的底层思维。很多人可能觉得我们中学学习的那些生物、化学、物理有啥用,工作生活中基本用不到。但你不读生物学你就不知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种进化思维。你不读物理,你就不知道万有引力、机械思维、惯性思维、相对论思维等。你不读化学,你就不知道自催化效应和临界点思维。你不学习数学,你就不知道大道至简和复利思维。现在你还觉得,这些学科没用嘛,这些学科本质是在锻炼我们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更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质。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读书非常有用,想当年**在维也纳流浪的时候,他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几乎读完了整个维也纳图书馆二分之一的藏书,再联想一下曾经的那个北大图书管理员,是不是觉得读书很有用了?
实践光读书还没有用,还需要去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储备够了,思维方式锻炼起来了(读书锻炼思维方式),细心的生活观察也做到了(留心生活、),探索本质的技巧(多问为什么和与别人交流)也掌握了,接下来就是要去实践,找到一件事情来进行锤炼,比如你喜欢某个行业,你就在这个领域不断锻炼自己,使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直到达到看到自己领域事物,就知其本质的能力。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或者说深度思考能力)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加练习。如果我们只是当个普通的画图产品经理,那也许会画原型、写文档、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比如沟通能力、逻辑能力)就够了,但如果我们想更进一步,做一名真正合格的产品经理,光有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有深度思考能力以及用户洞察能力,只有这种能力才能让你成为一名有创造力的产品经理,而不只是一个画图师。退一万步说,有了这种洞察力,你即使不做产品经理,去做自媒体或创业,你也比别人更容易洞察用户需求、发现商业机会。

你们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


以上就是产品经理如何锻炼自己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