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糖果妈妈
小糖果马上要上小学了,最近我发现每当小糖果独自做事情的时候总会“我不行、我不敢、我不能。”
十一放假前,小糖果舞蹈班进行了舞蹈一级考试。考完试后我问小糖果:“怎么样有没有信心考过去。”小糖果:“班级里有很多比我跳的好的人很多,我感觉我不行。”我听完小糖果说的话后,感觉自己怒火中烧,脑袋都大了。
但是我冷静过后压着自己的脾气还是问小糖果:“宝贝,你告诉妈妈为什么当你自己独立做一件事的时候,你总说自己不可以呢?”
小糖果:“万一我说了行,可是结果不好,我怕你们认为我在吹牛。所以我就说我不行,如果结果好一点,我也会很开心。”
这时我才明白,小朋友们说我不行,其实是将自己的目标定得比较低一些,从而不想“毫无收获”。
我对小糖果说,你的办法听起来很不错哦。但是妈妈认为你把自己的目标定得比较低虽然,我和爸爸不会认为你在吹牛,但是你有可能错过自己获得更大成功机会啊。妈妈认为,你可以做到的,并且你也要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如果努力过了,结果不是最好的也没关系啊,因为你也收获了。
随后,小糖果和我说:“妈妈你说得对,我应该努力面对困难,只有这样才能顺利通过。”
在我看来小糖果的不敢,为自己设定低目标,其实是内心的一种自卑、不自信的表现。
心理学:自卑是一种低自信和低自尊的表现在心理学上,心理学家通常会将自卑的认定为低自信和低自尊。
▶1.低自信和低自尊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1)低自信:“我可能完不成这件事
在心理学中,心理学家往往会将自信定义为:“一个对成功完成一件事情的预计情况。”
这句话很好理解:我们在生活中会听到有人说:“我有信心能完成这件事”,这里所说的有信心其实就是一个自信的表现,即这个人的心中预计自己能完成这件事;反观自卑呢,可能是一个从心里认为自己压根完不成这件事。
2)低自尊:“我不行,我完不成这件事,我不敢……”
在心理学中,心理学家往往会将自尊定义为:“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越高即自尊越高,反之则自尊越低。”
当你听到:“这件事我觉得我自己不能胜任,我不能很好的完成”等类似这样的话,那么可能说这样话的人是一个低自尊的人。
虽然,低自信和低自尊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这两方面都是自卑的表现。并且,自卑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2.低自信和低自尊会成为制约孩子发展的“天花板”
高自尊的孩子在做事情时往往会充满着信心,并且会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迎难而上,不断给自己坚定的信念,最后的往往会收获的果实;
反观低自尊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会降低自己的目标,那么最后的结果也会不尽人意。
其实,用两张图就能很好的解释高自尊和低自尊:
(高自尊的良性循环)
(低自尊的恶性循环)
可见,家中孩子长期低自尊低自信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发展的天花板的高度受到限制。反观高自尊和高自信的孩子们他们在做同一件事情往往有着不同的心态。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成功打破发展的“天花板”我了解到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告别低自卑的心理战术:why—what—how三步走的询问法。我通过这个心理战术,在改变小糖果自卑的心理上目前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
- 第一步:“Why”
“Why”中文译为——为什么。即:当家长面对孩子不敢做、不想尝试的表现时,心中生出的一种疑问。
糖妈相信,很多家长碰到孩子唯唯诺诺不敢尝试的情况时都会很自然的问:“为什么呢?”但是我们在问孩子前,应该先在心中反问一下我们自己,问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最后再通过向孩子询问想法的方式,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好奇心。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把握自己的提问方式,切忌不能将自己成人的想法影射给孩子。
- 第二步:“What”
“What”中文译为——什么。即:家长再了解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后,应该思考,自己能教会孩子些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避免向孩子说教。而应该多和孩子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 第三步:“How”
“How”中文译为——怎样。即:家长应该怎么教宝宝效果才是最好的。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最大程度引导孩子进行独立的反思。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公情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
- 何为“共情沟通”:
共情即在情绪上和孩子进行沟通。比如,当孩子出现了自卑的情况,这时候父母可以先说一句话,向孩子表明自己是理解孩子这种情绪的,让孩子在心中认为自己不是和TA站在对立面,用共情来打开和孩子沟通的过程。
唯有这样,家长才能打开孩子心中的话匣子,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从而才能引导孩子如何做。
家长在实行询问法前,应该先做到以下几点:▶询问法施行前,家长唯有做到以下几点才能确保方式有效。
- 家长应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孩子
- 家长和孩子说话的态度应该温和,避免语气强硬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家长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只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家宝宝的教育方式一定会事半功倍。
通过这样的why-what-how的说法引导孩子主动和我们进行和沟通,其实是家长通过谈话来了解孩子内心想法的一个过程。
用这样三步走的方式,慢慢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让孩子打破内心中对于自己“不行、不可以”的认知,帮助他们告别自卑的陷阱。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