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北坝镇,青山绵延,涪江水碧波荡漾。不远处的中科绵投循环经济产业园内,三台中科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每天“吃掉”垃圾1000余吨,有效解决城市市政固废短板、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
“始终把绿色生态作为鲜明底色,深入实施生态美市战略。”2022年12月,中共绵阳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上,明确了科技立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人才兴市、生态美市的“五市战略”。
这些战略,既担当了责任,也带来了机遇。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肩负着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生态之城、科技之城是绵阳城市战略的理性选择。
目标确定,行动落实。从城乡环境综合提质,到完善实施涪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从有序实施“碳达峰八大行动”,持续优化“四大结构”,到落实电源电网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从新建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到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新”与“绿”已经成为衡量绵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
厚植生态本底 涪江连接川渝“生态心”
从莽莽雪山发源,涪江一路流淌与嘉陵江共汇奔入长江。涪江左岸一级支流芙蓉溪畔,宽阔的水面清波粼粼,水鸟群起而飞。
“很多年前,芙蓉溪的水又浑浊又臭,河道周围有不少垃圾,大家都不想来溪边玩。”在岸边散步的游仙区新桥镇蔡盛军告诉记者,芙蓉溪周边有不少的农家乐,污水溢流让芙蓉溪不堪重负。
为还一溪清水,近年来,绵阳市持续加大对芙蓉溪流域综合治理,先后关停取缔5家重污染企业,建设污水处理厂(站)10处,流域乡镇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流域水质从Ⅳ类、局部Ⅴ类,提升并长期稳定达到Ⅲ类,并入选全国第二批幸福河湖建设试点。
绵阳还将芙蓉溪流域内17个景区景点以及仙海水利风景区串联成旅游环线,形成了集观光、休闲、文创、康养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
绵阳市水系发达,境内有大小河流及溪沟3000余条,主要河流为涪江及其支流。为进一步细化国家法律的规定,2018年,绵阳在四川省内首颁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并在2023年进行修订,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落实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六项重点任务,纳入法治轨道的各项制度措施规范化、法治化,更好解决了绵阳市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绵阳20个国省控考核断面、11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为100%。不仅如此,绵阳还以推动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协同发展为牵引,全面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推动涪江流域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治理,共抓生态管控、共治跨界污染、共促绿色转型、共建秀美家园,努力打造涪江流域“生态共同体”。
芙蓉溪向北,水清之地必有山青之所。平武县是涪江的流经地之一,该县的高村乡老河沟自然保护地是国内首个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有种类、数量众多的动植物资源,包括大熊猫、川金丝猴、林麝、亚洲金猫、红豆杉、珙桐等珍稀动植物。
作为“天下大熊猫第一县”,近年来,平武县陆续出台多个文件,压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督促开展以劳代偿、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生态修复活动,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设置生态修复区,通过种植箭竹,建设空中廊道、地下隧道,发放“禁牧”补贴等方式,为野生动物修复生态环境,确保野生动植物生境及栖息地安全。
绵阳厚植绿色本底,全面推行林长制,启动新一轮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2023年完成营造林49.99万亩,使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6.13%,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4.6平方公里,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梓潼古柏王获评全国最美古柏木,翠云廊古柏群、药王谷辛夷花古树群获评全国最美古树群。
如今,绵阳市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6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9种。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地40个,其中大熊猫国家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13个、森林公园10个、湿地公园2个、风景名胜区8个、地质公园2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片区总面积4560平方公里,占绵阳国土面积22.5%(占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的16.8%),野生大熊猫占全球近1/4,被誉为“野生大熊猫第一市”。
提质城乡治理 生态空间多元转化
春和景明,夕阳下的南桥南岸“帆船”口袋公园绿树葱茏,人流如织,站在七彩玻璃栈道远眺,安昌河宛若闪烁的翡翠长带,将城市交织于画卷中,令人心旷神怡。
顺河而上,三公里外的洞天公园对面,一处滑板主题的口袋公园,正成为运动青年的嗨玩聚集地。2023年,绵阳新增口袋公园50余处,推窗见绿,开门赏景,一园一景,特点鲜明。
公园提质不是简单的建园增绿,通过打造高品质诗意栖息地,为市民带来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公园+”的新模式,也促进了生态价值的多元转化。
以绵阳西山公园为例,西山公园在完成了景观提质和文物修缮后,在2024年春节前夕全新开放,承办扬雄文化研讨会,筹建并开放子云书院,搭建新场景,园内文化资源,从晦涩难懂到更接地气,头顶“西蜀胜景”光环的西山公园在努力叫响“西蜀子云亭”文旅IP中迅速“破圈”。
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不仅仅是城市的面貌改变,乡村治理更是一大关键。
在塔水镇七里村,安州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村头街口都有标准的免费停车位,以前乱停车的行为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七里村党委书记邓云告诉记者,来村里旅游的游客逐渐增多,停车难、乱停车的现象也逐步减少。
此外,农村垃圾也一直是七里村“头疼”的问题,如何处置?七里村按照绵阳市推行“谁产生、谁付费”原则,逐步建立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垃圾处置收费制度,垃圾密闭收集、压缩转运、资源处理都有了保障,截至2023年底,绵阳已在1331个村建立了该制度。
环境整治涉及千家万户,是大事也是难事,绵阳从百姓关切问题入手,重点攻坚,协同治理,推进村社“五清”、场镇“四定”、城区“四化”。截至2023年底,绵阳市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社延伸近7万米,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27%,城乡环境真正“靓了起来”,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2024年4月,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提质平台上线试运行,市民通过手机就可以对影响城乡环境面貌的问题进行咨询、建议、投诉。
从生态空间多元转化到城乡空间相融共生,绵阳人民无数次见证绵阳速度和温度,参与、推动并共享着这座城市的拔节生长。
绿色低碳转型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环境的改变也助推着绵阳城市的产业改变。2023年,绵阳经济总量居四川省第二,GDP以8.2%的增速领跑四川。以工业起家的绵阳,目前已形成营业收入1500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800亿级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600亿级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500亿级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看来,绵阳正处于工业转型升级、能级跃升的关键阶段,必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
上世纪90年代,绵阳的工业还是长虹一枝独秀;而现在,绵阳已经有长虹、九洲、京东方、惠科,还有高新技术企业82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
仅长虹而言,已不是昔日的彩电长虹,旗下的新赛道领先型企业就至少有3家,在新能源、半导体、计算存储等新兴产业都有厚积薄发的力量。
在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上,托盘式自动化成品立体仓库、AGV智能物流机器人、料箱式自动化小件原材料立体库……全自动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订单实时下发、物料自动传送、工序无缝衔接。
这是长虹建成的国内首批投产的“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是亚洲最先进的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依托强大的5G算力底座,“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互联互通,每秒可查询处理数据十万条,产品生产交付周期缩短50%以上,商业库存周转率提升18%,人均产出效率提升65%,单位面积产出提升20%以上,物流自动化率达95%,整机直通率持续提升5%……
长虹充分通过“智改数转”,有效实现了能源资源智能化分配,运用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对园区内各用电单位实现能耗精准计量、实时监控、能耗分析,并实现智能设置完成定时管理,从而达到智慧节能、节能减排的目标,将绿色低碳与高效发展的理念渗透到日常运营的细节中。
不仅是数智转型,长虹更是在淘汰优化低能效、低水平业态上做足功夫。在0.1℃精确控温、0.1W超低功耗待机、ECO节能、新型风道等六大节能技术的加持下,长虹走出了自己的绿色节能发展道路,以作为全球冰箱压缩机行业领先企业的长虹华意为例,其不断提高变频、商用业务比例,打造更加高效环保节能的压缩机产品。
在位于江油的四川六合特种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提升公司熔炼工序生产过程中颗粒物粉尘收集效率,提高烟气捕集范围,高效收集无组织烟气,公司投资1500万元进行炼钢除尘改造。
去年完成建设并开始试运行,由第三方监测单位对排放口进行了环境监测,检测结果为颗粒物平均排放浓度在3mg/m3—6mg/m3,满足行业超低排放标准(标准要求小于10mg/m3),并完成验收。
绵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开强告诉记者,绵阳已累计完成循环经济领域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验收和8个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终期验收,2023年新增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2个、国省级绿色工厂7家,开工装配式建筑212.7万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增长7.3%。元坝—德阳输气管线项目绵阳段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全面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一直是绵阳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今,绵阳持续推动煤电、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引导企业实施原料、燃料清洁替代,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先进技术齐发展 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
事实上,产业升级的根本是产业创新。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绵阳底气十足。
一组数据令人瞩目:绵阳拥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2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26.9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资源雄厚。2023年,绵阳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全国前列,获评全国十大最具科技创新潜力城市,正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
细看绵阳经济增长成色,科技创新引领特征明显——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强劲,尤其在核技术应用、新型储能、激光技术应用产业等增速均超过两位数。
躺着的科技创新资源并不意味着直接的发展动力。为此,绵阳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加速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中国(绵阳)科技城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内,人头攒动,在中玖闪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心坦正在接待来自国内外的多家企业,其公司研发的E-FLASH放疗设备实现工程样机已初步完成。
中玖闪光成立于2022年,不到两年的企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公司已组建包含5位国家级专家、20多位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在内的科研团队,拥有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高能X射线加速器核心技术,并有序开展E-FLASH放疗设备的研发、验证,力争成为全球高端医用放疗设备提供企业。
“E-FLASH放疗设备在提升癌症患者治疗率、生存率方面具有颠覆性作用。”何心坦告诉记者,在前期的E-FLASH临床研究中,一名75岁的皮肤淋巴瘤患者接受0.09秒FLASH放疗后,10天,实现肿瘤开始退缩;36天,达到肿瘤完全缓解;5个月后,除照射部分毛发减少外,无其他可见毒性反应。
E-FLASH闪疗技术正是核技术与医学交叉融合产生的重大科技创新,是能够造福于人类的放射治疗新技术。
核技术的蓬勃应用只是绵阳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缩影——一台重达10吨的“大块头”近期将从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往非洲,实现“中国造”医用回旋加速器的首次出海;一家注册不足3个月的绵阳市五八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凭技术在特种应用领域异军突起,收获意向订单金额超7000万元;一条新一代集成供能系统的中试线在绵阳科技城新区刚建成,订单纷至沓来,2024年产值有望实现8亿元,或将改写储能行业格局……
跑在全国乃至全球前列,三家企业的创新背后,分别有位于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
“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背后,是绵阳始终把坚持把绿色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造绵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谱写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绵阳新篇章。
以上就是四川绵阳“生态美市”赋能绿色发展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