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子星球
完蛋,我被开放世界游戏包围了。
12月7日晚,腾讯旗下光子洛杉矶工作室在TGA上宣布推出3A级开放世界游戏《最后的哨兵》,而这仅仅只是腾讯系开放世界游戏的一隅。
得益于版号重启发放,各厂商自《原神》一炮而红后紧追慢赶开启的开放世界项目开始逐渐落地,如腾讯系的《王者荣耀·世界》《刺客信条:代号Jade》以及网易旗下的《燕云十六声》等,非头部厂商中,亦有叠纸网络的《百面千相》、第九世界工作室的《绝晓》等已放出PV。
上述待上线游戏类型各异,但核心元素之一便是开放世界。可以预想,2024将是国产开放世界游戏大年。值此大战将起的背景下,开放世界“大逃杀”的始作俑者《原神》的近况却称不上乐观。
据Sensor Tower数据,原神iOS端流水自今年2月以来便走出了一条陡峭的下滑曲线,下滑幅度最高达62%。结合安卓渠道收入估算,其收入已在9月接近历史周期中的最低点,让行业唱衰《原神》之声渐起。
此后的两个月,《原神》针对流水现状,在两次版本更新中分别引入了水龙王与芙宁娜两大卡池,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颓势。但在手游总收入方面还是位居网易新作《逆水寒》之下,排位第四。
就《原神》的游戏现状,NGA论坛上不乏玩家“每日上线只领月卡奖励”、“好友离线超31天”的吐槽。短短两三个月时间便二度更新卡池刺激抽卡需求,或许也是其开始步入“中年”的一个例证。
如今,我们再回头审视开放世界这个由《原神》普及开来的“成功密码",这一概念是否也进入中年?尚能饭否?
原神不是开放世界太阳底下无新事。开放世界这一词条在游戏界中也是如此,其诞生早在《原神》之前。
目前业内较为认可的开放世界“鼻祖”是由Rockstar Games开发的《侠盗猎车手3》,其作为一款RPG(角色扮演)游戏,通过3D画面为玩家呈现了以纽约为原型的“自由城”,玩家们不仅能自由探索自由城的各个角落,还可以与多位NPC动态交互,自由城中的一切也遵循一定规则自我运转。
《GTA3》的制作人Aaron Garbut称:“我们想打造一个尽可能充满活力和开放的世界,能让玩家在其中自由探索和玩耍,同时也建立了叙事和流程结构来推进玩家进程,为他们指明方向。但比这些功能性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在游戏中营造一种归属感,让玩家可以很高兴地存在其中。”
基于上述制作理念,我们能提取到的,开发一款开放世界游戏的核心要素在于足够复杂的大地图、非线性固定任务的自由玩法以及动态的游戏世界,以期为玩家提供更深入的沉浸感。
如果说2001年发行的《GTA3》限于技术能力,在内容呈现上距离当下的游戏存在时代鸿沟,那么2015年发行的《上古卷轴5》则更适合作为当下的标杆。
其厂商Bethesda在基础地图上设计了数不清的地下城以及可进入场景,玩家自表层世界地图进入新场景后,又一张地图随之出现并交由玩家自由探索。在此基础上,地图中还遍布极为“类人化”的NPC,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酒馆中唱歌的吟游诗人甚至买醉的村民,都可以与玩家深度互动。
如果严格按照上述定义阐释开放世界,那么《原神》能满足的仅有三个要素中的地图一项。
《原神》的探索区域并非核心玩法。其箱庭式探索的呈现是在触发后进入一张小地图并让玩家解谜,不仅在玩家体验上相对单一,而且玩家的核心驱动仍是任务。另一方面,除天气、日夜等动态内容外,《原神》中大部分内容是固定不变的,其动态集中于体验,而非玩法。
有三年老玩家直言,他早已厌倦探索解密玩法,“全清是为难自己,不清又浑身难受”。如今他已经成为彻底的“剧情党”,仅会在大版本更新时上线体验最新剧情,而后便会打开《崩坏:星穹铁道》。
也就是说,《原神》所谓的开放世界仅是一个元素,或者说标签和噱头。正如海归3A开发者孙浩所言,在游戏行业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曾经的游戏分类早已无法真正将众多游戏“分门别类”。相反,标签更能体现游戏本身的玩法和要素。当然,开放时间标签也是当初业内有不少人看空《原神》的原因。
“开放世界玩法本身可以说是为买断制游戏量身定做,并不适合手游乃至网游。买断制游戏需要内容过载带来的‘沉浸感’,让玩家觉得物有所值。内容过载对于国内大多采用免费内购盈利模型的游戏而言,不仅会让玩家失去目标,也将极大拉高游戏的开发和运营维护成本”,孙浩坦言。
实际上,为了维护自己的“箱庭式开放世界”,开发商米哈游也承担了不小的压力。米哈游联合创始人蔡浩宇曾于2021年称《原神》的年度研发费用提高至2亿美元,而其上线之前的开发成本仅1亿美元。
众所周知,《原神》的核心营收在于抽卡,而核心体验在于任务剧情。那么开放世界仅作为其众多标签之一,自然当不上所谓的“答案”。
开放世界赚钱吗?在游戏社区TapTap上,有上百款游戏被打上“开放世界”标签,其中甚至包括网易旗下的狩猎类手游《猎魂觉醒》与朝夕光年旗下的《火影忍者:巅峰对决》,可见其泛化程度。
当开放世界被标签化后,即使《原神》的成功远不止这一要素,市场也会向同一方向倾斜。正如同样被其“带火”的二次元、多端口、3D化乃至3A化。
其中除二次元外,均可称是游戏行业的一次升维。多端口游戏的出现让玩家无需占用手机其他应用的使用时间,考验开发商在多端适配上的能力;而3D化则一定程度上复现了端游曾经走过的路——《魔兽世界》以及其带动的硬件革命让中国游戏市场规模迅速增长,直至移动互联网前夕的2011年,中国游戏市场规模翻了12倍多至468.5亿元。
游戏产业带动软硬件协同发展的故事在《原神》发布后继续上演,带动国产手机的硬件革命。当下不少国产安卓旗舰手机的发布会上少不了通过运行《原神》来展现硬件性能的环节便是最佳例证。
以小米为例,2020年发布的小米10 Pro搭载骁龙865 Soc,顶配内存规格为12GB+512GB。2023年发布的小米14 Pro搭载了骁龙8Gen 3 Soc,顶配内存规格为16GB+1TB。
当手机性能已经可以让厂商无需过多考虑性能优化问题后,3D化、开放世界与箱庭探索自然为行业所追捧。
以《百面千相》开发商叠纸网络为例,其在2020年通过乙女类游戏《恋与制作人》进入大众消费视野时,想必少有人能预料到其在近两年内快速向开放世界靠拢,不仅推出了带有开放世界元素的换装IP第五代《无限暖暖》,更是抛下女性向的老本行,在《百面千相》中尝试中国风武侠开放世界的定位。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过去数年的版号寒冬也在推动游戏行业的开放世界升级。
一位游戏制作人告诉光子星球,版号寒冬在减少了新游数量的同时,也在倒逼游戏厂商从换皮IP等短周期产品转向重度自研。“原打算在2021年打造5款不同类型游戏的2亿元资金被集中在两款游戏上,这两款都是3D游戏,其中一款是开放世界类游戏。”
现在,这两款游戏均已上线,而后者的流水却远逊于前者。在厂商的责问之下,这位主理人在沟通时重申了当初立项前的顾虑:“《原神》的成功是一场赌博,没什么内购为主的游戏是靠‘开放世界’来挣钱的”。
半开放间,如何取舍?2023年推出的A17芯片,在单核性能上已经接近M1笔记本电脑。苹果也苹果宣布运行于PC/主机的3A大作《生化危机4》《刺客信条:幻影》都将会移植到iPhone,距离我们在手机上跑3A级别开放世界游戏的时候已然不远。
但需要承认的是,或是限于技术,或是限于产品设计,当下以手机为主要端口开发的众多游戏,只能将开放世界外化为一个显眼的标签。决定游戏能否打出声量,乃至长期运营的仍是内容与玩法。
以11月月度流水最高的两款开放世界游戏《原神》与《逆水寒》为例,前者以42天为一次版本更新周期,除地图探索外,还有神瞳、秘境、地脉等主线外玩法以及角色在保持更新;后者则在轻数值运营的基础上,为了保障持续留存而不断在社交方面加码,推出了师徒、情缘等社交系统。
箱庭探索这个典型开放世界元素反而在内容更新中算不上起眼。相比于在游戏内不断堆料,以期触达开放世界标杆,倒不如将开放世界作为一个吸引玩家尝试的元素,将之定义为一种“前期内容”。
并非探索内容不够重要,而是面对探索内容反馈程度较低(玩家戏称探索的奖励是蚊子腿)、很可能大量占用玩家游玩时长的特点,从游戏制作的角度出发,需要制作组做出一定取舍。
“我原本只想在这张沙漠地图上设计6个‘奇遇’(探索箱庭)。但主管非要在地图的11个主要区域都塞一个进去。为了保障玩法尽可能不重复,预计需要的工期差不多能到我预想的三倍甚至更多,成本就更别提了。”上文提到的制作人无奈吐槽。
投产比是商业行为的噩梦,在游戏行业,开放世界内容却是投产比不算理想的一种。
《原神》开服至今已有三年,这段时间内不乏新地图在探索模式上创新寥寥,而地图结构却相对复杂导致的玩家热情降低的现象。即使是最为适合开放世界大展拳脚的买断制游戏赛道,育碧旗下的《刺客信条》系列也因“公式化”的开放世界设计和单一玩法而遭到骂名。
对此,孙浩坦言道:“开放世界不是定位,那么期望以开放世界为标签的大体量游戏,更需要找准定位与核心卖点。开放世界不仅不能在内容上喧宾夺主,更不能演变成拖慢游戏制作的进度的因素。”
结合近段时间释出PV的开放世界游戏大多早已立项,宣发周期长达一年甚至两年,以及祖龙工作室开发的《诺亚之心》、西山居自研的《彼界》的难产,我们不难看出开放世界标签背后的沉重包袱。
回到最初的问题,开放世界带来的游戏产业升级还未结束,步入中年也不过是动作更为审慎。
3D MMO、MOBA、大逃杀、开放世界,互联网时代的游戏免不了流量变现思维下的跟风。即使大部分跟风项目难逃难产命运,也不妨碍从业者和厂商积累的经验技术继续放光发热。
最起码,精品化已经蔚然成风,这是开放世界席卷游戏行业后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