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的互联网不太平,先是各大头部互联网企业遭受反垄断调查;接着就是拼多多凭借一己之力长期霸占热搜榜,都不给其他互联网企业上榜的机会,个人觉得拼多多这一做法非常不好,有违武德,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拼多多这一操作也合情合理,毕竟“拼”多多嘛,不拼命一些,怎么配得上这一称号?!接着就是一些知名APP的下线操作,先是阿里确认关闭虾米音乐,接着腾讯QQ也关停了QQ兴趣部落,接着就是1月13日,字节跳动宣布将于1月20日从应用商店下线悟空问答APP,并会在2月30号停止运营。
遥想2017年,张一鸣意气风发,花重金一口气挖了300个知乎大V,而部分知乎大V由于受到知乎官方的打压,也乐于投向今日头条的怀抱。据外界传言说,字节跳动非常舍得下血本,对于知乎大V来说,只要在头条问答首发,且并不要求独家,就可以获得500元的报酬,每个月最多可获得20篇的稿费,也就是每个月最多可获得1万元的稿费收入。知乎的某个大V把这件事发到朋友圈,然后被人截图发到知乎大V群里,当时知乎的联合创始人张亮看到后回应称:“太好了,赶紧让他走。他以为中国就300个写作的人?”。也就是张亮的这一句话惹来了张一鸣的回怼,他在《知乎被今日头条挖角300多名大V,被诉质量每况愈下》一文下评论道:“看了第一张截图,觉得知乎创始人张亮对自己平台的作者有点傲慢。”3年多时间过去了,看来张亮的傲慢是有底气的,悟空问答的停止运营,不免让人感到唏嘘。个人觉得悟空问答没有运营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1、覆盖人群不一样知乎的群体更多的是年轻、中产、高知、受到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而彼时的今日头条更多是一些三四线中低收入的年长群体(我父母就装有今日头条)。你让这两类人群在同一个问答社区交流,根本就聊不到一块。毕竟教育背景、工作背景、家庭背景都不一样,没办法就同一件事情达成共鸣。就拿婚恋市场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群体和未受过高等教育群体的婚恋现状和策略就不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大多数以白领为主,相应的收入也比较高,但这部分群体是女多男少的(教育部网站数据)。而未受过高等教育群体则呈现相反态势,男性在这一群体中占据多数。由于不同的婚恋市场环境,采取的择偶策略必然有所差异,毕竟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不愿意去找那些连大学都没念过的异性。这两类人在同一个问题下写答案,能产生共鸣嘛?!我倒觉得今日头条当初不应该挖知乎大V,而应该把咪蒙请过去,这样说不定会发展的不错(狗头)。而从张一鸣的回应中可以看出,张一鸣并不想放弃其中任何一部分用户,既想要阳春白雪,又想要下里巴人,只是这两个不同属性的群体本来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再让他们在同一个社区交流彼此的看法,就难上加难了。2、社区的重点是讨论而不是机器算法头条系产品成也机器算法,败也机器算法。而机器算法适合娱乐成瘾性内容,比如抖音,今日头条等,这些都是用来杀时间的产品。而机器算法并不适合应用在社区论坛这一类型的产品身上,核心原因有两点:1、社区的核心优势是讨论的氛围,让你在逛论坛的时候,有一种和网友聊天的感觉,而冰冷的机器算法只是把内容推送到你面前,缺少了人和人交流的那种感觉。2、机器推荐带来的结果就是答主为了迎合机器算法,写的内容并不一定是自己想表达的,而是符合算法推荐要求的,这就导致大家看到的内容更像是一个八股文,缺少了人性的温度。而知乎的优质内容更多的是观众用赞投出来的,天然符合社区的氛围,有些观点能给你很大的启发。但问答社区也有一种缺点,就是大家抱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去上面找答案,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用户就走了。我前段时间要买个电视,就直接跑知乎上搜买什么样的电视比较好,找到答案我就走了。但知乎可能来自于投资人的压力,上市的要求,也开始增加一些娱乐成瘾性内容,拥抱机器算法,进行用户下沉,关注的答主很少出现在时间线上,一些回答质量较高的答主也很少回答问题,社区的讨论氛围也变弱了,逐渐从帮用户省时间的产品变成一个杀用户时间的产品。这很有意思,当初我想干掉你,而现在你想成为我。针对悟空问答APP下线一事,你怎么看?可在评论区说出你们的看法。最后也欢迎有问题的小伙伴加微信:chanpin628沟通交流。此外我们的官方网站也上线了,每日分享高质量的文章、原型素材和行业报告,小伙伴可自行前往索取,支持搜索,需要的小伙伴可点击底部的阅读原文直接查看,或者复制网址:www.dadaghp.com打开。更多干货可关注微信公众号:产品刘想学习更多关于产品、职场、心理、认知等干货,可长按右边二维码,关注我们。··················END··················RECOMMEND
推荐阅读了解招聘中的这些潜台词,找工作少走弯路
外包公司到底值不值去?
B端产品经理训练营产品经理必懂知识点—cookie和session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