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PMCoder
在上一篇文章浅谈如何系统化的进行产品梳理(上)里提到系统化梳理产品框架对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好处,那么如何系统化的梳理产品框架呢?
一、梳理产品的核心需求和目标;这里是做产品策划或者跟进项目的同学必须要做的。将产品面向的用户(或客户)、需求、场景明确下来。
对于用户端(C端)的产品来说,核心的需求是否刚需,是否频繁,是否痛点,这是判断的唯一标准。
对于B端客户,客户的价值或者可直接衡量的收入,是判断的重要标准。
对于内部的支撑部门(实际上很多大厂内部都有不少支撑部门),判断的标准会相对复杂,毕竟不是直接面向用户或者客户,那么需求的价值判断通常会揉杂着业务部门领导是否认可、实际的业务价值衡量指标等。
不过也是有迹可循的。直接可以计算出业务价值的,这类就比较好判断。如果业务价值不好判断,那么,业务侧领导有没有出马沟通又是一个判断条件。最后,如果前两个都失灵了,那么还可以通过业务侧是否多次强推来判断,所谓的“谁急谁推动“。如果一个需求,承接需求方比业务需求提出方都要急,那么这个需求重要程度就得大打折扣了。
二、梳理业务关键流程,将上下游每个业务流程中核心的能力点列举出来。核心是围绕产品目标,将核心流程或者链路梳理出来。常见有关键目标公式法以及关键流程泳道图分析法等;
比如我们做的是提升广告变现能力,就需要将收入拆解到每个指标上去,梳理每个指标的关键业务流程。
收入 = 广告主转化出价CPA * CTR * CVR
广告主出价对应的是找到更多有推广需求的广告主,满足不同行业广告主的推广需求。那么这里就有行业销售和运营的能力点。
CTR对应的是用户/场景/广告的匹配,就需要优化推荐、广告样式、媒体上下文场景等等。
CVR对应的转化率,那么对应的优化是,用户意图的识别推荐,落地页的优化等等;
梳理业务流程可以直接从合作数据流进行拆解,也可以从最终的目标指标进行拆解。
作为产品策划,需要对各个模块的关键能力进行梳理,理解各个模块的业务逻辑和流程。
三、建立核心数据报表,将业务流程的关键数据监测起来。数据分析,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是漏斗分析。也就是,将业务流程的关键数据通过报表监测起来,分析每一步数据的折损,并根据目标来确定是否需要优化,评估优化业务的天花板等。
四、梳理辅助功能模块,任何一个产品能力的上线,还需要建设几个辅助功能模块1、产品能力上线的灰度能力(对于广告来说,实验平台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模块),用于对每个产品能力上线进行对比分析;一个产品策略或者功能的上线,都会影响成千上万的用户或者客户,必须要经过线上灰度流量的验证,相关指标都符合预期才可以全量发布。所以这个灰度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2、用户(或者客户)反馈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和跟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策略;获取用户反馈信息,一般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对产品进行数据打点,通过数据分析获取用户的关键行为数据,比如对C端产品,比如活跃率,次留率,活跃时长、负反馈率等;对于B端客户,则主要是关注续费率、客户价值等;另外一个则是,提供用户反馈的入口,通过获取直接的反馈信息,了解用户的对新能力是吐槽还是赞美。
3. 运营分析工具,用于快速定位和分析问题。比如对于广告来说,排查问题通常需要记录广告在用户的曝光、点击、转化的相关日志,建立日志分析工具,遇到问题,可以通过日志快速地定位用户问题。
总之,系统化的产品分析,有以下几部分:梳理项目需求和场景,得到关键目标或者愿景;
列举业务的关键模块;
梳理每个模块重点能力和业务逻辑;
建立数据监测,通过漏斗分析和业务流程指标,把握业务状态;
建设产品辅助工具提升产品运营能力,如灰度能力、用户反馈收集能力、运营分析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