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phop村
今天聊一个比较适用于社交的心理效应——南风效应。
具体定义我们先不说,先看两个例子。
01
教育家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本班同学,当即斥责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无疑,陶行知要好好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
放学后,陶行知见王友站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便掏出一块糖果给他。
“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之,陶行知又掏出第二块糖果送给他——
“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应该奖给你。”
王友更惊疑了,眼睛睁得大大的。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
“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
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来——
“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果,可惜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
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这是一次成功的教育。
02
不同的表达方式,结果大相径庭
听过这样一对夫妻的故事。
一天,妻子正在厨房炒菜,平日里很少在家吃晚饭的丈夫特意回到家。
看到妻子正在做饭,丈夫就一直在妻子旁边唠叨:“火太大了、油太多了、这个不行......”
妻子实在忍不住了,脱口而出:“我知道怎么弄,不用你指手画脚的……”
丈夫没有反驳,而是很平静地对妻子说:
“我只想让你知道,我开车的时候,你在旁边一直唠叨,我的感觉是怎样的......既然你觉得我烦,那我以后就不在你炒菜时乱说了......”
听完丈夫的话,妻子沉默不语。此后,妻子再也不在丈夫开车时指手画脚了。
试想一下,如果丈夫在开车时当场反驳妻子,大概率只会让妻子难堪,并且激发她的逆反心理,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表述方式,会给听的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自然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03
其实上面两个故事,讲的是“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来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
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则寓意深刻的寓言后衍变为社会心理学中的“南风效应”,它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
南风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
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同一目标,但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
北风代表的是那些习惯运用强势手段征服他人的人,而南风则代表那些通过与对方平和交流解决问题的人。
北风的强势或许会让它表面占据上风,但实则已经让别人产生了抗拒抵触之心,无法成为维系关系或解决问题的上策。
而南风的温暖,更易拉拢人心,便于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和顺利解决问题。
04
南风效应在名人警句中经常出现,足以说明南风效应”广泛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俗话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夏日寒”。
《小王子》中有句话:
“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情跌入低谷,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
动漫《夏目友人帐》里的夏目说:
“我想成为一个温柔的人,因为曾被温柔的人那样对待,深深了解那种被温柔相待的感觉。”
05
英子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妈妈,在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经历了很多人员成长提升的培训、管理工作。
因为她的工作成就是自己一路从基层辛苦打拼而来的,所以她非常希望自己上高中的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优秀的人。
于是她对儿子的要求非常严格。与儿子的沟通也变成了在单位的教育模式:高压、强势、控制、说教。
而这些她以为是对男孩子做事风格的言传身教。
结果就是,儿子选择了沉默和逃避。
因为儿子提出的意见,都被妈妈否定,或者用道理批驳得无话可说了。
一次谈话中,儿子提到了《南风与北风较量的故事》,可是这位妈妈对这些道理很习以为常的,感觉自己比儿子更理解,完全没有意识到在和儿子的沟通中,自己正在扮演着冷酷的北风。
几年下来,儿子已经很少主动联系她,拒绝参加全家人的活动,而且喜欢上了打游戏。
终于有一次,儿子愤怒地表达了自己:你们都没有做到的,凭什么要求我?继而离家出走了。
同样愤怒痛苦的英子 ,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幸好那天她在一次单位派出的会议上,认识了一位心理咨询师。
加了好友之后,英子向心理咨询师倾诉了自己的困惑与不甘心,自己的儿子,怎么就不能理解自己。
咨询师向她提问:听说过南风效应吗?
经过思考这一次英子终于认识到,自己对儿子的强势与控制,以及‘恨铁不成钢’的期待,是一份多么糟糕和错误的爱啊。
06
南风效应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能起很大作用。
温和的话语,温和的处理方式,总是更容易让人接受。
比如说在工作中,去和别人协商完成一件任务,面带微笑好声好气的慢慢说,肯定比冷着脸端着架子去说,更有说服力。
比如在企业管理中,那些比较人性化的温和制度,比如弹性工作制等,总比那些死板的冰冷的制度,更能得到员工的认同。
比如说在生活中,那些性格温和人,总会比那些高冷性格的人,更受欢迎。
比如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如果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好好谈,也会比直接吵架、动手更好的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给别人提意见、建议时,温和婉转的提法,会比冷漠直接的提法,更能让别人接受。
07
那我们怎么培养这种意识呢?
1. 换位思考生活中,那些只顾全自己的人,自私自利,会让人反感。而懂得换位思考,才是情商高的人。
蔡康永说过:“我不在乎说话之术,而在意说话之道。我的说话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且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助手司华伯是如何处理紧张关系的:
一天中午,司华伯走进他管理的一家钢铁厂,看到几个工人正在“禁止吸烟”的牌子下吸烟。一位现场主管指着牌子对工人们吼道:“你们不识字吗?”
工人们非但没有放下手里的烟,还在背后纷纷咒骂那位主管。
这时,司华伯走到那些工人面前,给他们每人一支香烟,并且说道:“嗨,弟兄们,别谢我给你们香烟,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吸烟,我就更高兴了。”
工人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赶忙收起香烟去干活了。
没有人喜欢被管束和强硬对待。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当你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别人才会放下对你的敌意,才能听进去你的劝诫。
2. 以柔克刚拉罗什夫科曾说过:“赞扬是一种精明、隐秘和巧妙的奉承,它从不同的方面满足给予赞扬和得到赞扬的人们。”
用奖励和鼓励,代替惩罚和批评,往往更能让人做出改变。
小红是一个1年级的学生,放学回到家以后,看到妈妈正在做饭。
于是,自告奋勇地来帮忙!她看到妈妈刚做好了一大碗汤,她就说帮妈妈端到饭桌上。
由于刚做好的汤太烫,小没走两步,就“啪”一声把汤摔到了地上。。
这时妈妈急忙走出厨房,看见女儿捏着小手,又委屈又害怕地站在那里不敢作声。
看到孩子这个样子,妈妈控制住情绪,心疼地抚摸着孩子说:“妈妈去给你擦点药,一会就没事了”!
“可是汤都没了”。
妈妈说:“没关系,我可以再做一份,你主动帮妈妈做事,这非常好,不过以后要注意,端这么烫的东西,一定要用湿毛巾护着手,明白了吗”?
这次以后,小红就更加喜欢帮忙妈妈干活了!成了最贴心的小棉袄。
不只在亲子教育中,在所有人际交往中,委婉的方式,比强硬的态度,往往更容易赢得人心。以柔克刚,赞美和鼓励,也更能让人做出顺从的举动。
3. 提升自己的“能量层级”美国心理学教授霍金斯,通过 20 多年的临床实验,提出了一个“能量层级”的概念。
冷淡、恐惧、悲伤等都是负能量层级;而爱、宽容、喜悦才是正能量层级。
生活中,那些总是言语刻薄、没有同理心的人,往往都是负能量层级的人。
他们常常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寻找心理平衡。
而真正内在强大的人,才不会想要在言行上胜过别人而获得存在感,而是能够把自己的温暖能量传递给别人。
所以,想要让自己被人喜欢,首先就要变成一个能量的给予者,而不是索取者。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08
温暖的南风,如同温柔的雨,都是在无声中滋润万物。
动漫《罪恶王冠》里的一句台词:就算是对我抱有敌意的人,也是被某个人深爱着降生到这个世界的。
我们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心灵都是纤尘不染的。
而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被涂上各种各样的颜色,然后我们长成了各种不同的样子,但是对爱和温暖的期望都是一样的。
我们都渴望温暖,我们都喜欢能给我们带来温暖的人,我们都希望能被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