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策略人藏锋
当我们说性价比的时候,其实我们在说什么。
可能不少人对性价比的理解有一定偏差,认为性价比就是单纯地价格低。
性价比是性能和价格的比值,这里的性能不单指产品的功能层,指的是价值(或者说使用价值),价值包含产品理性和情感感性部分。
而性价比越高,说明价值与价格的差值越大,消费者认为的价值感越强,产品也就越有优势。
每个人都在算一笔账,买东西就要划得来。
会算账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划得来,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杆秤。也就是大家存在一个“心理账户”,会给不同的产品在心理上进行分门别类,从而去划分一个心理价位区间。
心理账户决定了产品性价比的评价标准,有些看似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其实是源于不同人对于价值感知的差异。
所以你会发现,某些行业的出现,以及这个行业将价值和价格分层进行排列组合,都体现了一种商业现象。也就是将性价比进行精细化,从而将目标人群分层,进而产生细分市场。
1.性价比的定义性价比是性能与价格的比值,并非单纯指价格低,公式为:性价比=性能/价格,也就是性能大出价格的数字多少。性能即价值,价值分为产品功能层和情感心理层。
性价比高低需要有参照物,也就是需要有定量,不然就没有对比的意义。比如价格相当,性能更强,性能相当,价格更低,才具有竞争力。也就是要把这个比值做大,其实也就是性能与价格差值。
2.性价比的分类
性价比不是绝对的,它是一个综合的参考指标。价格有统一的标准,但影响价值的因素是复合的,且难以标准量化的,但这个概念产生可为产品策略提供一定的方向。
比如我们可以横向跟竞品比,根据目标人群将产品卖点进行分类排序,然后逐一打分,最终算出总分。
关于性价比的分类,我们可以用一个矩阵图来看,横轴是价格,纵轴是价值。根据价值是否高于价格,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中间黄色部分是两者相当的情况下,处于临界值的逻辑,相当于是及格分。
黄色部分往上是蓝色和紫色,紫色部分是价值超出价格较多的部分,能做到这一点非常难得,或者说难做到持续性。
我们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方面是衡量用户层面,同时也看企业逻辑,因为企业还需考量成本,才能真正商业化和可持续性。
即使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只是战略性亏损,在亏损的过程中占据资源,进而建立自己的壁垒。
大部分的企业主要还是蓝色部分,价值稍高于价格,既符合目标人群预期,同时在成本上也能做到持续性。
哪怕是超高端的产品也不例外,价值肯定是要超出用户预期。当然,这里的价值更多偏向于身份与情感层了。
黄色往下的红色部分,是价值低于价格的情况,属于“欺骗性”定位,也就是价值低于价格。
当然,这是普遍情况,如果垄断的话,也是会存在的,因为是供给市场。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便难以长久,因为难以持续性。
3.性价比是用户的逻辑
性价比这个说法的语境针对的主体是消费者,企业说法的性价比在于是成本和价格的逻辑。
对于消费者来说,你的成本多少不重要,能获取价值才是王道。
当产品具备价值感的时候,成本只是偶尔心理上的调侃。当价值不够时,成本便成为一种反噬的负面新闻。
说起性价比,不得不提关于产品定价的方式,其中一种常见的就是成本&利润定价法。也就是企业需要多少成本,想要获取多少利润,这是企业的逻辑。
衡量性价比是消费者逻辑,便不便宜,贵不贵,关键在于消费者怎么想。而消费者怎么想,在于在产品中感受到了什么,以及跟谁比,这个谁可以是同行,也可以是行业之外的替代品。
高性价比并非企业的利润低,不是成本/价格的比值,而是价格低于用户的使用价值。同样的功能,但你更便宜,或者说差不多的功能,但价格却差很多,那么你就占据优势。
总结:
资本市场的价格规律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价值低于价格,就是卖方市场,价值高于价格,便是买方市场。
卖方市场需要先决条件,比如垄断,买方市场处于常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长期主义,即以消费者价值为本。
伪消费升级,便是价格上去了,但价值没上去。把消费者的钱包预期高了,同时也把产品的价值做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