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
我的跨行业经验的真实记录和分享打比方的成语
2024-01-06 18:37  浏览:42



——这是我的第64篇原创文章——


我的社群小伙伴问过我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

要不要跨行业?以及如果跨行业,好不好跨?

其实作为过来人,这些问题曾经也困扰过我,而且我本身也不是那种毕业后就去大厂的科班出身,没有光环,得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没有师傅带,就自己推着自己摸索出一条发展路线。

我其实和绝大多数普通人有非常相似、且共鸣的经历,也遇到过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关于职场选择的问题,庆幸的是后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且愈发清晰。

因此今天我就讲一下我自己过往中的真实经历,挑选一些关键节点,分享给大家。


1、选择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不确定性

如果你能够做出100%有利于你自己的选择,谁还会那么纠结呢?

问题就是,大家都不知道这个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比率是多少?10%?50%?还是99%?

本质上,是在搏一个确定性的问题。

如何做出一个更高成功比率的选择,如何做出一个更高确定性的选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做跨行选择的时候,离不开最重要的3点因素的考量:

1、是否喜欢

2、是否能胜任

3、是否可长期发展

喜欢代表着你能全情投入,做的开心,做的效果更好;

胜任决定着你能够在这个领域做的如鱼得水,不断升职加薪,扩大影响力;

可长期发展则保证了你在未来3-5年的发展稳定性,以及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认为任何人想要跨行的时候,都应该问问自己这3个问题,如果你对此内心有答案了,那么这个选择的“成功率”就会比拍脑袋的选择高的多。你的纠结、痛苦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2、我的第一个跨行


我本科是在浙大读的能源环境工程,按照我们那会自嘲的话来说就是电厂烧锅炉的。毕业后不愿意去电厂这种枯燥的地方上班,选择了一家民营做地源热泵的新能源公司,开始了我的职场。

在这家传统项目工程公司做了1年后,我出乎意料地成了一个部门的副经理,管了大十号人。

结果1年后我被CEO拉着出去创业做一家O2O公司,同行的还有另外4个人。

那个时候完全不懂互联网,也不懂什么是软件开发。走的时候自己甚至都不确定是不是做了一个对的选择,只是感觉大家都很期待未来,都很亢奋,都打满了鸡血。

这是我的第一个转折点,说是自主选择,更多的算是被推着做了一个选择。一年就做到部门副经理,最终决定跳出去折腾一番,在当时我的认知水平下,根本没有对这个选择做过全面的分析。换句话说,我还没有那个能力能判断这件事对我有没有帮助,我喜不喜欢,我能否胜任。更多的是被老板赶鸭子上架,匆匆忙忙就上路了。

那一年,O2O大行其道,凡是跟线上线下挂上钩的,基本都是市场的风口、投资人眼中的香馍馍,那个时候坊间戏说:做个ppt就能融到钱,确实有不少这种例子。

当时我的老板也按耐不住资本和市场的火热,加上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于是下海另外成立了一家O2O公司,主要整合小型B端家电售后门店,面向大型B端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家电售后和清洗的服务。说白了就是把大B客户的售后订单众包给小门店,我们在其中赚差价。

那个时候,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我们团队因为没人懂技术,就找了一个外包团队。我在其中负责官网和平台的设计、对接外包技术团队、以及一些运营的工作。

真正的从0开始,从毫无任何经验开始,无知者无畏,就这么一步步的做出了成品,中间不知道踩了多少坑,好在这么过来了。这段经历是塑造我产品基础能力的一段经历,而且期间任何和项目相关的事都需要我来统筹和参与,这大大提升了我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产品基本功。

可以说,我的第一个跨行算是比较成功的。

多年后,回过头来看,曾经老公司的同事有很多现在依然还在老公司做着相同的工作,拿着没怎么变化的薪酬,你才能感受到选择的重要性!

虽然这次的选择带有极强的非主观性和偶然性,并且项目做了2年后我退出了团队,我依然感谢当初的老板,间接地推动我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和人生轨迹。

明眼人应该能捕捉到,这段经历,还有一个比较宝贵的经验就是:我接触了大量的B端客户,无论是需求方,还是供应方,这冥冥之中影响着我后面的行业选择。

3、我的第二个跨行


离开公司后,我选择了和好友创业,一个外卖O2O的项目。这段经历因为不应这次“选择”主题的景,暂时先不说了,等以后有机会再讲,也是一段非常跌宕起伏的经历。

结束创业后我选择去了一家做“收银系统“的公司。

那个时候我已经对O2O行业有了相对清楚的认识,以及相对成熟的分析和思考。

曾经的O2O,online to Offline,侧重点在前面那个O,即Online,但是那个时候我判断未来几年,侧重点一定会转移到后面那个O,即Offline。

从Offline向Online转移,商业主战场已经不再是Online拼流量了、拼广告、拼烧钱了。

刚来这家公司的时候,只有一套收银台和收银系统,主要面向的客户群体就是餐饮店、商超、生鲜便利店等一些实体门店,为他们提供软硬件结合的点单解决方案。

我加入这家公司后,陆续孵化出了基于微信体系的商城、餐饮点餐系统,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无需收银台的聚合支付系统,还有为客户导流的卡券平台。

整个产品体系的发展路径遵循了战略方向的不断迭代,也让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加的多元化和全面化,满足各种类型小B客户、各种场景、各种条件的需求。从而使得整体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行业竞争力。

回顾这段经历,我得到了大量的锻炼,最核心的成长莫过于对于产品发展,以及组织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可以说,对我个人来说,这次的选择依然是一个及其利于自己成长的good choice。

为什么当初这么选择?

我最先看的还是行业增长性,那时我看到线下的很多实体产业的信息化还非常弱,非常直觉的感受就是,给这些传统产业做信息化的需求量会在未来几年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其次我看自己是否喜欢,因为喜欢是一个非常隐形,但是其作用力又非常显性的一个条件。很多人都是进了一个行业,发现不喜欢,然后就换一个,再不喜欢再换一个,这期间的时间沉没成本是非常非常高。

最后看自己能否胜任,为什么把这项放在最后?大家不要低估喜欢的力量,如果你爱好这个行业,你会非常努力的想把事情做好,胜任只是时间问题,它并不能成为阻碍你在这个行业中发展的因子。

当然完成基本的工作并不难,真正有难度的是你从一个执行者变成一个领导者。

另外,你会看到我的选择并没有跳出大行业O2O的范畴,只是面向的客户群体有了一些区别,但是行业的整体运作逻辑是相通的,这次的选择很好的利用了之前工作的经验,并应用到了新工作中。

所以这个选择,是基于自己对未来行业的分析、自身的优势、以及喜好度综合做的。可以说非常具有代表性。


4、我的第三个跨行


医疗、在线教育前几年快速进入大家的视野,无论资本市场,还是创业型公司,都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我意识到新的市场方向正在降临。

当很多生活消费类的B端商户被信息化改造的差不多的时候,更多的垂直赛道浮出了水面,随着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产业“的兴起,诊所、培训机构迎来开店高潮,相应的线上线下整合的服务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这里蕴含着大量的新的产品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机会,让我觉得充满了兴趣。

因为我对教育并不感兴趣,所以很自然地把目标对准了医疗。

说实话,开始想换医疗行业,我是心里没底的,因为那个时候我完全不懂医疗,而且医疗行业本身的壁垒相对较高,信息透明度也较差无法让我对其有全面而深度的认知。

但是这次选择,支持我这么大胆的换的主要原因还是:兴趣+看好。

我确实不懂医疗,但不妨碍我最后进了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因为大部分公司选人,并不是要求你有多少资深的本行业经验,更多的看你的学习能力和成长能力。而如何考量这两个能力呢?当然从你之前公司的经历和成果中去考量了!

所以,话说到这里,我还要提醒下各位,换行业不是无脑换,尽量要在上一家公司做出能够说服人的成绩,并且得到足够的积累后,再考虑换。

每次的跳板都是往上跳,每一次的跳板都要有足够的蓄力,用力的深深的踩下去,你才能跳的更高。

而蓄力这个过程一定需要你沉下去和用户走在一起,不断了解行业、洞察用户需求、不断扎实自己的基本功、不断去思考产品未来的方向。

最后,再问下自己这3个问题:

1、是否喜欢

2、是否能胜任

3、是否可长期发展

你想清楚了吗?想清楚了就大胆去做吧!祝大家成功!




【直播预告】本周六(4月11日)晚8点,我们开展第一场星球内部直播。
主要内容分为2部分:1、分享结构化思考,提高表达能力的小技巧(15分钟左右)2、大家提问(45分钟左右),问题类型不限,群主会一一详细解答。


PS:星球福利加磅!


4月开始,每月星主会进行1-2次直播答疑,最近一期初步定在本周六。大家的问题都可得到一对一VIP式的详细解答(仅限星球内部成员,我们致力于打造陪伴式B端产品经理成长体验)


另外加入星球的福利非常多,目前已经帮10多位小伙伴修改了简历:




目前我们的B端产品实战课已经更新将近一半了,星球用户全部免费学习。





总价值¥2438的星球福利包,现在只要¥158即可加入


最后附上星球大额优惠券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