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 154 篇原创文章——
学习 B 端产品,就看「司马特小分队」
因为在不停的经历,所以有不同的感受。很多时候只有当自己亲身经历了,才有亲身的体会。就像做产品,看别人的产品和自己真正做一遍,终究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今天聊聊最近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01太完美的简历不敢要最近要招测试,来了一些简历经过初筛留下 2 位来面试。A 之前主要是做基础功能测试,B 做自动化测试多一点。
面试下来,A 的测试能力一般,差不多可以理解为能按着产品原型逻辑测试完。B 的简历写的特别多,会xx测试工具,xx测试方法等。但深入问时,就不知道所以然了。
我问 B:你之前做的自动化测试都是基于接口的,这是最基础的自动化测试了,你的优势是什么?
B:自动化测试是未来的趋势,我们国内测试和开发配比还是偏高。
这话谁都会讲,那么:你认为高级自动化测试是什么样的呢?
B:现在接口是基础的,就是要往里深入......然后,没了?
再去看下 A、B 填的基础信息,A 工作经验 1 年,对薪资要求比较低,人也不是很擅长交谈。也算合理。
反观 B,去年刚毕业,有过近 2 年的实习经验,专科毕业。会这么多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显然只是表面了解了这些东西,能不能用好都不一定。然后看上份工资有 11k,我就很怀疑。
想自己以前工作没多久换工作时,总感觉自己做的东西太少,难度又低,怕别人看不上,就写了很多,可能有些只是了解,但不是自己做的。当然工资适当多填点也不是没干过。
现在回头来看,感觉特别幼稚。阅人无数的面试官,什么经验,什么工资,能干多少事倍儿清。太完美的简历看着太假了。哪怕初筛通过,面试也会暴露马脚。
所以我们现在改简历时也建议:按真实情况写。当然侧重点是有讲究的。我宁愿要一个可培养的人,也不要一个虚的人。
02好产品经理省开发成本上周加班上线,在等发版的过程中闲聊,一个 1 年多经验的开发说:能不能给他安排点难的活,现在的太简单了。
首先要表扬他这种主动要活干的精神。但我仔细想想,反问他:我们现在做的产品简单吗,我觉得不简单,逻辑还是挺复杂的。
他说:当然文档要写的很详细,这样难的我都能做出来。
这个前提突然让我想到,我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逻辑功能交给了一个刚毕业的开发做,人家 2 周也写完了,而曾经这个功能是价值 30w+ 的。
他能做出来不是技术有多牛,就是公式够详细,当然这个公式不是我提供的,也不是网上能找到的,是人家曾经用 30w+摸索出来的。
如果团队要节省成本,真的没有必要招很多资深的开发,有 1-2 个架构师和资深开发,能解决框架等技术难题,再招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能把产品逻辑写的详细而严密,再招几个能干活的 0-2 年经验的开发就够了。
以后面试问有什么优势,自信者可以说:我可以给团队省 2 个高级开发,一年可省 60-100w。
03一年了公司还不到 20 人,发展太慢我喜欢小而美的团队,一个项目技术人员不要超过 10 个,我不觉得人多力量大,开发多了产品迭代速度就快了。
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一个女人生小孩要 10 个月,如果来 10 个女人,是不是 1 个月就能生下小孩?
公司发展速度快当然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但是如何来定义快和慢吗?快就是人员发展快,客户注册数多,流水高?
这其实是很危险的,一般员工只能看到公司的表象,觉得这是欣欣向荣。如果看看公司的财报呢,每年亏损这么多还高兴吗?如果自己是老板,还能笑得出来吗?
很多公司是拿着投资人的钱在烧,快速扩张,一下子搞好多业务线,做好多功能。那么钱花出去了,成果怎么展示?看用户数。
这招 C 端产品已经用烂了,B 端产品这么做,无疑是自掘坟墓。我们可以去看近 5 年的投融资趋势,不管是什么赛道,基本都是一个规律:投资数量在减少,但单笔额度在提高。这就意味着资本更加的谨慎和理智。
如果没有自营能力,仅靠投资人的钱,一旦撤资或换投,公司就是倒闭,就是裁员。曾经一夜疯起过好几家竞品,3 年不到就相继濒临死亡,顶峰有上百个开发。有时候,活下来比快更重要。
我还是希望,用更少的人,去创造更大的价值。比如今年 20 个人,利润30w,1年后 20 人,利润 200w,这就是快,未来可以更快。
END我们在星球成立了“B 端产品经理之家”,汇集了 220+来自教育、医疗、电商等行业的小伙伴,每天都有各种产品话题讨论,也有行业专家答疑解惑。更是有多位小伙伴,通过我们的「系列课程」和「改简历」,成功拿到心仪的offer。每天不用 1 块钱,得到的是可见的成长。回复「星球」了解更多服务,领取 50 元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