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而腾讯的名字赫然名列其中。就在腾讯万能派进行一番吹捧的同时,作为用户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些胆战心惊呢?
中国的征信体系非常不完善,大大影响了社会信用的建设和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之所以会形成如此的局面,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数据的收集困难。中国社会传统上并非依靠数目字管理的社会,将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进行整合的数据库及流程制度都很缺乏,这也是央行为何非常看重像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数据的缘由。
不过,仅仅通过网络上的数据就可以对个人进行征信评价是否可行,至今也存在争议,毕竟线上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都可能有缺陷。一般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巨头在线上拥有比较完备全面的业务结构,由此可能获得完整的具体到个人的信息资料,比国外一些专业化很强的互联网巨头在征信数据使用上更具备可行性。
现实看,社交网站积累的数据到底能不能进行个人征信分析,这个在世界上也没有成功的先例,即便是征信体系最完备的美国和FACEBOOK也没有从事征信业务的先例,腾讯要进入这个领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并非美国人做不到的中国人也做不到,腾讯作为世界级的互联网巨头,手中还握有财付通和微信支付这样的支付工具,其在游戏、金融、电商等领域都有积累,在部分群体中开展征信服务还是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腾讯做征信与阿里巴巴相比并不在一个层次上。作为电商和交易中心地位的阿里巴巴凭借支付宝、淘宝、天猫、阿里巴巴、微博等形成了完整的用户资料、个人收支及消费行为数据链条,这个数据聚合的能力已经超越了银行,也只有如此才真正可以做到仅凭线上数据就能完整征信评价。
腾讯的大数据没有问题,但大数据只是征信模型建立的依据,并不能具体到个体之上,也就是说,腾讯可以依托自己手中的数据建立很好的征信模型,可一旦要对用户进行征信评价,很可能会遭遇严重的数据不全。因此,腾讯的大数据在征信评价中真正能应用起来的很少,如果不能增加有效数据的补充,腾讯的所谓征信体系完全会成为给资本市场提供炒作题材的工具。
总的来说,社交网站的数据很多都涉及到用户的社会交往和隐私,与阿里巴巴所掌握的用户交易数据相比,大量的数据非常分散而且缺乏结构化,其私密性和安全性要求会非常特殊,是一种储存要求很高但利用价值很小的数据,对于建立个人征信系统的重要性有限。
为了达成数据的完整,腾讯有两个方法可以实现。第一是向合作网络公司寻求帮助,比如京东等等;第二是直接调用个人客户在腾讯QQ及微信上的沟通记录。
就第一种情况来说,腾讯已经宣布将与外部渠道数据相结合。腾讯系的电商、游戏等合作伙伴不少,其数据质量有相当的保障,可却面临不少法律及商务障碍。比如京东,虽然京东与腾讯有战略合作,并在产品上有了初步整合,微信也给京东开了后门,但是这毕竟是两家上市公司,而用户在两家公司注册产品的时候应该没有承诺其可以给其他公司合法使用网站获得的信息,腾讯的使用将面临一定的风险。而如果腾讯寻求外部数据配合,账号上的链接和认证都会存在麻烦,毕竟腾讯的财付通用户数量有限,使用腾讯产品账号登录其他网站的用户数量也不会太多。
至于第二种情况,则问题更为严重。腾讯合法获得的用户数据大多数都是QQ及微信用户的行为记录,但这些行为记录对于征信的利用价值却很低,即便你积累的再多也不能对征信评价做出贡献。为了达到评价个人征信的目的,腾讯可能不得不利用用户的内容数据,而这些用户在QQ及微信上的交流内容记录一旦被腾讯利用,那就可能涉及到用户隐私保护的法律问题。任何机构,也包括社交软件的运营方,都没有权力任意使用这些用户的内容。如果腾讯不能说明是否会监控使用用户的内容,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担心自己的信息有被滥用可能。
不管怎样,如果一个人要想获得好的信用评级,恐怕以后必须要多注意自己在网上的一言一行了。比如,你是否有多个QQ号,而且每个QQ号背景资料都不一样;你是否用滴滴打过车,是否有爽约的记录?你在京东购物的时候是否经常更换收货地址,是否收货都经常变更?你是否将微信绑定了手机号码,你进行QQ认证等的手机号码使用了多少年了?
征信体系建设对于整个中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但征信体系的建设却不能以牺牲老百姓的个人隐私为代价,互联网公司没有这个权力,央行也没有这个权力,这个需要相关的立法来进行规范和保护,没有明确边界的信息滥用将造成比没有征信体系更大的社会危害。
Tags:行业新闻以上就是互联网巨头做社会信用体系,用户个人隐私怎么办?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