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互联网+”包裹下的餐饮O2O,如何躺着把钱赚?
2023-10-12 09:39  浏览:36

  “互联网+”概念盛行之下,餐饮行业的包装商们又找到了新一轮投资机会,从生鲜供应链到生鲜半成品到食材包,从团购到在线选座到外卖。关于吃他们都说应该要有不一样的吃法,不只是吃得好和舒服,还要吃得健康、安全、方便。

  中国餐饮行业有两个怪圈,中高端餐饮以地区性为主,中低端餐饮被肯德基、麦当劳霸占着,有个相同点是无强势的中国餐饮品牌。在传统的餐饮界中创新一直在进行着,前有俏江南,后有外婆家、海底捞,也有企业退出或被收购,比如湘鄂情的转型、小肥羊被收购。虽然市场在增长,但鲜有能分羹者出现,如俏江南上市一次次搁浅,这个市场犹如挂在墙上的美女,你看得到却摸不着。

  即便“互联网+”的概念未盛行之前,对于就餐而言一直有两股势力在对抗,去餐厅和自己做,两种方式消费者都有多种选择,能让消费者固定选择某一种方式是难上加难,少有企业敢于这样去尝试,一方面是挑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是挑战人们的味蕾,也许未来有一天餐饮企业最大的挑战是人们日渐增长的厨艺。同一款手机可以天天用,但同一道菜基本上不可能天天吃。巨量的市场和捉摸不透的顾客让餐饮市场机会与挑战并存。

  行业里一直在针对顾客的定位做市场细分,如火锅、川菜、中式快餐、水饺、面条、汉堡、披萨、西餐等,典型例子是最近火爆的黄焖鸡米饭。根据顾客的喜好来选择企业发展的方向,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总一部分消费者永远没有办法成为某一类餐厅的顾客。可是市场这么大,即使是肯德基麦当劳也有相当部分的人没有在里面用过餐。在互联网前的时代里这是餐饮企业主流的进入方式,这种方式成就了很多知名品牌,直到今天依然保持长盛不衰。

  “互联网+”时代里的传统行业也有普通包装商和高级包装商,很难去界定谁普通谁高级,因为这有点得罪人。用简单粗暴和复杂精美来区分这些包装商们也许是不错的方式,既不得罪人也能很好理解他们背后的逻辑。

  用互联网的方式与传统餐饮进行融合的团购、在线选座、外卖,这类包装商们简单又粗暴,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在庞大餐饮市场中建立了一些利基的基础。他们的作用是广告商,也是信息化提供商,也是运营效率提升者,让餐厅获得用户更方便,让用户找到餐厅享受服务更便捷,这就是普通包装商们的特征:简单又粗暴。

  而高级包装商们有的不屑与传统餐饮为伍,有的则想让传统餐饮升级。他们认为人们对于美食应该又另外一种享受方式,或人们应该享受更好的美食。生鲜半成品、食材包的提供者们属于前者,生鲜供应链们属于后者。

  远在太平洋东面的美国,那里的人对于怎么吃以及吃什么的态度时刻影响着国内的餐饮“包装商们”。以前叫copy to china,希望能将某种模式复制到中国。现在有了另外一种解释,希望国人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星巴克、无印良品、宜家在国内的火爆是最好的诠释。

  Blue Apron是典型的被复制原型,从食材按周订购服务商开始,为用户每周配送做饭所需要的食材,2014年年底月配送量已经达到100万份,下一步准备推出电商服务,为用户提供食材、厨具、菜谱等关于吃的周边产品。于是国内出现了提供西餐的食材包服务商,提供中餐的生鲜半成品O2O,提供丰富品种的生鲜电商,甚至出现了厨师上门服务提供商,而且纷获不同等级的投资。

  从外围进入到餐饮市场,这种趁火打劫现在还很难说会成功,但总能找到其他行业的案例来说服别人。比如Airbnb正在解构酒店业,Uber重塑人们的出行,而他们在国内都有效仿者:途家、滴滴快的、易到等。这给“包装商”自己以及投资者们带来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因为都不愿意放弃这天赐良机。

  从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现状来看,人们需要更加新鲜、健康、有安全保障的食材,而餐饮行业并未满足这些需求,特别是有机盛行下食品业。麦当劳、可口可乐都被冠上了不健康的标签,不再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这既是传统餐饮企业的机会也是“互联网+餐饮”企业的机会。不过这其中存在难点,众口难调、饮食需求变化快、需求少、复购率等是必须要面临的市场问题。

  从饿了么到美团外卖到到家美食会,外卖在爆发,外卖已成团购之后的下一轮投资热点,都想在分散化的餐饮市场中分杯羹。他们把自己标榜成效率提升者和新客流聚集地,目的是希望餐厅能使用他们的服务,从而在交易中抽成。有一类只提供信息化的系统,有一类还为餐厅配送,一种较轻另一种很重,犹如天猫VS京东,各执说辞各自吹捧。不过他们都很辛苦,要to R(餐厅)、要to C(顾客)、还要to VC(投资者)。

  由于生鲜to C和餐饮O2O竞争激烈,所以有些“包装商们”瞄准了美国餐饮供应链企业Sysco,Sysco年营业额达到400多亿美元,占据美国市场25%左右的份额,为美国40多万个餐厅、学校、医院等客户提供服务。他们说虽然分散化是餐饮业的特征,但餐饮供应链相对标准,目标客户还不分规模大小,而且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有足足8000亿,60%市场集中在中国前十大城市。

  然而餐饮供应链市场也和餐饮业一样分散,分散在各个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更分散在批发市场里的各个批发商中。虽然用“互联网+”的概念解决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的故事很好讲,但一家公司如何与千千万万家批发商竞争,这毕竟不是用互联网的概念就可以讲得清楚的。餐厅的类型不一,档次不一,厨师不一,就决定了需求多样化,复杂的产品线和复杂的供应网络就是大多数包装商们难以逾越的鸿沟。

  被冠以“互联网+”的企业以及传统餐饮企业正在解构和升级餐饮行业,他们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给餐饮市场一些变化,有的从信息化、营销、客流等前端上为餐饮业带来升级,有的从餐饮供应链等后端重新梳理餐饮市场,有的重新给餐饮、顾客做细分来升级餐饮业,有的则从生鲜、厨师服务等外围去解构传统餐饮经济。没有哪一种模式是一定行或一定不行,关键还要看企业的团队是否能把握住机会,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和更好选择就应该祝福他们一路走好,“包装成功”。

Tags:行业新闻

以上就是“互联网+”包裹下的餐饮O2O,如何躺着把钱赚?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