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
中国海1军博物馆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同栈桥在一条南北直线上的这条路是中山路,它是青岛中山路市一条老商业街,有着100多年的历史。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无严寒。
1988年夏,小青岛经重新规划建设成为前海一处旅游景点。如今的小青岛,遍植黑松、樱花、碧桃、石榴、木槿、紫薇等花木
栈桥西边这个沙滩是第六海水浴场,它是市区浴场中1小的一个,与繁华的中山路相邻而且周围环境十分优美,可同时容纳上千游客戏水。记载:“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记载周文王姬昌于公元前1184年在渭河架浮桥。沙质细软,尤其适合沙滩嬉戏。第六海水浴场距离小青岛不远,每到晚上琴岛上的导航灯光影与浴场波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如梦如醉的夜景。
泉州浮桥北宋皇佑初年(1049年),泉州郡守陆广造舟为梁,名曰“履坦”,一名“浮桥”。至元丰七年(1084年)转运判官谢仲规再修,断舟以续梁道,改名“通济”。绍兴三十年(1160年),提刑浮桥陈公与弟贺州同谋,枢密口公及僧文会助之,建石桥,长八十丈,翼以扶栏.郡乘邑志均载其事。永州浮桥听永州人说,浮桥创建于宋代,联舟已成桥,横跨潇水两岸,船上铺木板,以铁链两根镇固,气势非常壮观,当年红1军,占领道州城时,就是从这座浮桥上通过的,至今仍然是通往县城一条重要渡口。关此浮桥,名太守王十朋记之以诗,有“刺桐为城石为笋,万壑西来流不尽,世无刚者桥岂成,名与万安同不泯。”明代朱褴也其略。如今,浮桥的两端桥头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中间一截桥身怅然面对正在拓宽的笋江新桥。伴随着浮桥的断塌,泉州名景之一“笋江月色”再也无处寻觅,只有几个残留的桥孔,在秋风中顾影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