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郑州一位公交车工作人员捡到一个小纸箱,黄色的纸箱里装满了手写信。
据工作人员介绍:“每一封信件上落笔写的都是‘一(五)班’,但是具体哪个学校没有标明。这些信件应该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让学生放暑假前写给父母的话。”
“妈妈,我想ràng你不要玩手机,要支持我的mèng想,以后多péi伴我,谢谢您。”“爸爸,别guāng玩手机,多péipéi我,我爱你爸爸。”
这些话,让人看着满满的心疼。如今,很多家长和孩子吃饭时,玩手机;看孩子写作业时,发信息;陪孩子做游戏时,刷朋友圈……殊不知,在你被屏幕里的内容逗笑、逗乐时,屏幕外的孩子却无比渴望你的陪伴、倾听。
曾有教育专家一针见血地提出,父母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其实是一种“冷暴力”,是对孩子感情上的冷漠。
所以,家长们
放下手机吧
一心一意地陪陪你的孩子!
当你放下手机的那一刻
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
生活中有很多事比手机更重要
“爸爸,我一直想对你说:和我玩一会。每当我看见别人的爸爸带他们出去玩的时候,我是多么的羡慕。我就只会看见你玩手机、玩手机。你就只会玩手机,你已经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
据了解,小荣的爸爸平常在工地打工,妈妈则开三轮车载客,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只要父亲能陪小荣玩耍,他就很开心。小荣心里很清楚,父母平时打工挣钱很辛苦,所以每天放学后,他都会自觉写完作业,想着等父亲回来后,就能陪他一起看电视、玩游戏了。
可是小荣发现,父亲每次回家就只顾着玩手机,不愿陪他玩,“让爸爸陪我出去玩一会的时候,爸爸都会说‘走开,别打扰我’。”小荣说。
在一次语文考试中,小荣看到语文作文题目是写一篇《××,我想对你说》,便完成了这样的文章:“每当周末时,你就会玩手机,玩完手机看电视。你就不想想你的儿子吗?你的儿子已经快烦死了。我想对你说,放下手机。”
爸妈天天抱手机,孩子写打油诗表达不满
在安徽合肥,曾有一个小学生写的打油诗在朋友圈里热传,内容主要是针对父母天天低头抱着手机不与她交流,表达不满,但又无可奈何。
“爸妈天天抱手机,小孩天天手握笔。爸妈天天把头低,小孩天天把题思。爸妈天天去上班,小孩天天去罚站……”
诗里,小学四年级女孩对“手机控”父母颇为不满,语言虽然稚嫩,但情感真实得令人心酸。
在智能手机已融入生活的当下,很多孩子都在这样感受着父母沉溺手机、不与他们交流而带来的孤单。
11岁女孩写日记“控诉”爸妈:手机才是他们的宝贝
重庆市何女士曾在朋友圈晒出11岁女儿的一篇暑假日记,日记记录了女儿与父母相伴的这一天,父母的注意力却始终在手机上……
“今天爸爸来了,和妈妈一起陪我去玩……可是他们只知道玩手机。”
“他们说过我是他们的宝贝,但我现在觉得手机才是他们的宝贝。”
“今晚我爸爸回去的时候,他的手机已经玩得没有电了……下次也不要有电!”
何女士回忆,她和前夫约好每月一起带女儿玩两次, “我原以为这一天她过得很开心,但日记里字字句句的控诉,我才知道我们做得多糟糕。”
“看了她的日记,我才想起我们确实一直玩手机。”何女士说,吃自助餐时,她就拿着手机拍照发朋友圈;随后,整个吃饭过程,便一直在与评论区的朋友们互动;而前夫则边吃东西,边用手机看新闻。女儿中途多次试图找他们聊天,他们还呵斥过女儿:“吃饭别说话!”
前夫甚至看电影时,也在不停地回微信,手机屏幕在漆黑的电影院里显得很是亮眼,女儿还曾提醒:“爸爸,你好生看嘛。”
警惕!手机正在毁掉亲子关系、毁掉我们!
当下,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被一个问题困扰:“手机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但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不是手机本身,而是那些在孩子面前沉迷手机的父母们。
很多家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画面:
妈妈在辅导孩子做作业,一边要求孩子要认真专心,一边拿着手机刷朋友圈聊微信;周末孩子想和爸爸聊聊天,爸爸一直低头打游戏,心不在焉地回复孩子。
慢慢地,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情感的寄托,找不到心里话的倾诉者,找不到家庭互动的温暖,找不到身边人榜样的力量。
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学会了在手机里填补自己生活的空白:
聚会时无话可谈,他们拿起手机掩饰自己内心的尴尬;无聊时打发时光,他们拿起手机机械地刷着信息;心里话无处可说时,他们宁愿向陌生人倾诉也不愿告诉家人……
当有些家长责怪孩子沉迷手机时,或许应该看看这位网友的留言:
自己爱玩手机,以后也别怪孩子爱玩手机。
本来该陪孩子的年纪,你玩手机,孩子不能责怪你。到了孩子该玩手机的年纪,你就也别怪他不陪伴你,自己做不好,以后就别因为这个去骂孩子。
请放下手机,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有家长以为,只要人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其实那仅仅只能算是“陪着”。对孩子而言,重要的是拥有全身心陪伴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只有父母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才能做到细致入微地观察,才可以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懂得他言行背后的内心需求。
当然,如今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想要完全放弃手机都很难。
那么不妨试试下面这几招
让我们在享受电子产品便利的同时
又不忽视对孩子的陪伴
手机不是洪水猛兽,与孩子达成共识很重要
在如今的工作生活中,完全禁止使用手机不切合实际也不必要。而当手机需要“入侵”亲子时间时,家长可选择与孩子商量:“妈妈需要半小时的工作或娱乐时间,你能接受吗?”这样设定好时间、界限,又能平等沟通,即使是用手机也能得到孩子的认可,孩子便不会有疏离的感觉。
过分依赖手机时,需要进行自我约束
当家长使用手机不是合理的工作或放松需要、而是养成无故刷手机的习惯时,就需要特别地自我约束了。可以尝试离手机远一点,把它放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或者让伴侣和孩子监督,让自己的生活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出来。
拿出专门的时间,陪孩子做有意义的事
家长们每天可以抽出一段完整的时间,陪孩子阅读、运动,做孩子想做的事情,或发展其它的兴趣爱好。哪怕只有很短的半小时,孩子都会觉得这段时间他是拥有你的,都会感到温暖和舒心。
高质量的陪伴要有爱和情感的投入
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不同程度的情感投入会对孩子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父母与孩子的相处要有倾听, 要有语言和肢体的交流,要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这样,才可以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懂得他言行背后的内心需求,看到孩子的进步。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期只有短短六年。孩子会上学,会工作,会拥有自己的家庭。
手机只会呆呆地放在那里,不会离开,更不需要你的陪伴。但是孩子的成长,错过了就是真的错过了。
家长们,放下手机吧,一心一意地陪陪你的孩子。
听孩子说一些朋友圈里看不见的事情,陪孩子感受一些只有家人才能给与的温暖。
让孩子知道,现实的生活远比屏幕里的那个花花世界,更值得期待和珍惜。
千万不要让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分的心,成为你和孩子最深的遗憾。
图文转自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