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文
安子文(1909—1980),原名安志瀚、字浩然,陕西省子洲县人,享年71岁。
早年就读于陕西米脂县高级小学和绥德陕西省立第四师范,1924年考入直隶保定育德中学高中部(后因参加进步活动被勒令退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考入公立北京京兆高级中学,1926年因参加“3.18”游行示威又被校方除名。
192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共青团北平地委交通联络员,西安《民国日报》报社发行员,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3路军第19师政治处副处长(北伐,师长吉鸿昌),中共河南省委交通科科长(书记周以栗)。
1928年3月被捕,1929年秋获释。相继任中共中央(上海)交通员、北方局交通科科长(书记贺昌),中共河北临时省委秘书长(代书记阮啸仙),中央(上海)特科干事。
1931年3月在天津再次被捕,1936年秋经中共中央北方局营救出狱。历任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书记李雪峰)兼市委学委书记,中共太岳区工委书记,中共晋冀豫省委委员兼统战部部长(书记李菁玉)、省委驻沁县办事处主任、太岳特委书记,中共晋冀豫区委委员兼统战部部长(书记李雪峰)、太岳地委书记,延安中央党校第2部副主任(1943)。
1945年4月出席了中共七大会议(正式代表),8月任中央党校教育长(校长毛泽东)。
抗战胜利后,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兼干部处处长(部长彭真)。
1947年7月任中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随同朱德、刘少奇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参与筹备了第一次全国土地会议。
1949年3月列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9月当选为新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1949),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1949—1955),政务院人事部部长、部党组书记(1950—1954),中央人民政府直属机关党委第一书记(1951—1955),中央国家机关党委第一书记(1955—1956),中央组织部部长(1956—1966)。
“文革”开始后受迫害、被关押,1975年5月被下放到安徽省淮南市。
1979年1月恢复工作,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校党委副书记,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法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是中共第八、第十一届(四中全会)中央委员。
曾当选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安子文、刘竞雄夫妇与子女合影
夫人:刘竞雄(1915—2001),山西省兴县人,享年86岁。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国家机关监察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组部组织局顾问。
其父:刘少白(1883—1968),曾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姐姐:刘亚雄(1901—1988),曾任国家劳动部副部长。
安志文
安志文(1919—2017),陕西省子洲县人,享年98岁,是安子文的胞弟。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巡视员、绥德地委秘书长(书记钟循),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的秘书。
抗战胜利后到东北,相继任中共松江省哈东地委副书记(书记温玉成)兼阿城县委书记,中共嫩江省委民运部部长(书记刘锡五),中共中央东北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高岗)。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54)、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56—1965),西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65),吉林省革委会副主任(1977),国务院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兼部党组副书记(1979—1981)、部长兼部党组书记(1981—1982),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兼国家计委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第一、二、三届会长。
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夫人马淑性,生卒籍贯不详。
马淑性在《纪念曾涤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与曾涤少将之子曾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