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几乎没有什么果树,在那片干涸的土地上得以生存的也就是杏树和山楂树,况且有树的人家也不多,所以孟浩然笔下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那样躺在绿树掩映之下乘凉的故乡一直在我的梦里
就是杏树,到了秋天,也过早就被孩子们的视线烤黄了,等吃的时候,也一半杏肉一半蛆了
下午,上班的时候,小秦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
我问他,出了什么事情了?小秦愤愤地说,“不知道谁发了一个什么测试几岁结婚的题目给我女朋友,她用来考我,我不想太早结婚,就多说了2岁,回答30,现在她一直追问,那另外2个被我吻过的女孩是谁?”
雨过天晴的盛夏,水池里水满槽平,成群的小调皮们脱得光秃秃的,一个猛子蹿出十多米,片刻露出黑乎乎的小脑瓜儿们,片刻露出白茫茫的小肚皮儿,跟大滑鱼似的
成群结伴的在水里打水仗,追赶玩耍,痛快的酣畅淋漓
到了黄昏水池成了田鸡的戏台,争比拟赛,尽展风度,往往夜以继日,从不劳累
/> 事到如今,我便怀念起一个人来,尤其是我们心情的一致,不免生出些惺惺相惜之意
如此,又踌躇起来;稍一沉吟,忆那“惺惺相惜”原出自《西厢记》:“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此中,双方的互相倾慕,又何尝不是一种缘分呢! 缘分也许有吧,只是倾慕由我而生,因此更觉心情的类似
有字为证,君不见朱老先生开篇提笔:“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此句落墨,月下荷塘如一曲秀雅丝竹,清韵幽绝,那轻风掠处,醉人的花香扑鼻而来,一切皆源于这字字磬香;如果在我,只用两字——“颇烦!”你信吗? “颇烦”!这不明摆着就是心里颇为烦闷,当然也就不会宁静了
这可并非我的发明创造
第一次把可以文绉绉的心情用如此简洁的方言表达出来,这很寻常;只是在这之前的千百年里,它一直是以口语的状态存在于民间;而在千百年后的某一天,由于我反复的情感体验、释疑类比、再加上那么一点点的自做聪明等,使它终于尘埃落定,在我手中变为文字
这件不同寻常的事情真是令人欢欣鼓舞
闲暇时,偶尔也就诸如此类地琢磨起来
待到某一日,才知道老贾早已横空出世,给予了民间语言的那种强烈的爆发力和震撼的力量完全摧毁了烂漫童年的我精心营造的小小堡垒,从此,我的语言再也走不出故乡
他说,他不会说普通话“写不会说普通话时偏写道: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话嘛!”因此“有口难言,我就不去见领导,见女人,见生人,慢慢乏于社交,越发瓜呆
但我会骂人,用家乡的土话骂,很觉畅美
”初读他的《说话》,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个“骂”字,感觉真的畅美
非骂不可时,这样不仅畅美,而且绝对酣畅淋漓、淋漓尽致;但往往呢,你偏偏就有个骂不出的时候
这时候,你不能对父老乡亲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话如隔靴搔痒兼有作秀之风
我能体会出那种情形有多郁闷
就此打住,也千万别说出这“郁闷”俩字,这是新派的作秀
这左不行右不能的,像谁在你心里“腾!”地点起一把无名火,那火又偏偏不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你不禁大喝一声:“颇烦!”嘿,这下好了,大家明白,你的心情不好
你这边还在支支吾吾,那边却是秦声秦韵的春风送暖,不多时,心中的疙瘩也就解了一半
刚才还如春风拂面,这会儿我就觉着有些“颇烦”,心里像盛了天大的事,鼓乐相闻的快乐也顿时烟消云散
说出来你未必相信,不说又有谁知道呢
思谋良久,我还是说!但从哪儿说起呢? 如临大敌!对,就从这开始吧;当然,这绝对不是指1933年春日寇进犯长城,国民革命军29军大刀队夜袭敌营,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那振奋人心的故事,这里也有“鬼子”,但他们却是万万砍不得的
提起“鬼子”,一下子勾出你的往事和疑惑来了吧?肯定地告诉你,这和当年的日本鬼子没有任何关系
至于这种说法的渊源以及它所造成的文化误解就让民俗学去研究,跟我回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处,听我慢慢道来
现在重新审视心里的不宁静,也就是“颇烦”的根源就在于“鬼子”
这“鬼子”不是别的,其实就是一个鼓乐班,如果你听到村镇上锣鼓唢呐齐鸣,那一定是“鬼子”来了
鬼子进村,必有丧事
先别悲哀,家乡一直有“红白喜事”的说法,红事指结婚等喜庆之事,白事即丧事
既然白事和“喜”字有了瓜葛,那就自然增添了一点宽慰
这“喜”多指年过六甲的长辈去世,也算年庚轮回得了长寿,故远亲近邻吊唁,少不了香、表、蜡烛,再放上一挂鞭炮
哀乐一遍遍地放,人一拨一拨迎来又送往,不觉几天就过去了,明日亡人就要以土为安,今天必有重大的祭奠活动,乡人简称为
心中抽噎着,想到母亲去看三姐坐不到一个小时的车都吐得翻肠倒肚,大半个国土的路程还不吐得撕心裂肺?人到老年初出家门,怎能忍受几天几夜的空腹颠簸?一定要拦住母亲